【最美礼堂人】文化礼堂怎么用?

2018年04月27日 16:39:03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宣传半月刊

  建书屋、玩艺术、搞旅游、做电商……农村文化礼堂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礼堂人”用行动不断去探索。

  文化礼堂在参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乡村微型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吸引青年农民返乡、提供电子商务业态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既是文化礼堂维系自身可持续发展、提高实际使用率的内生性动力之源,更可以为调整农村产业形态、培育新型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恢复乡村生产活力、重建乡村生活体系提供经验和启示。


  乐当“百忙官”

  乐素贞

  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庆年坊文化礼堂总干事

  为文化礼堂增“活”力,为老街区添“生”气,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点评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素贞以社区为家,用无私打造五星级“幸福社区”;以居民需求为使命,不断探索创新文化礼堂管理使用的好办法;以公事为己任,栉风沐雨,四处奔波,却从不说累,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居民能在社区文化礼堂内真正做到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事迹

  庆年坊,是老温州“三十六坊”之一,这里古街老巷,纵横交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作为庆年坊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的乐素贞,二十五年如一日地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把原来“一穷二白,上无一片瓦,下无一寸地”的落后社区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温州市五星级“幸福社区”,她的认真负责、踏实勤奋深受辖区广大居民群众的称赞。

  2014年,乐素贞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整合社区老巷老宅、民风民韵等文化资源,以“文雍嘉里,古韵庆年”为主题,以“三堂四室五馆六廊八大员”为整体架构开展文化礼堂建设。2017年4月,参照文化礼堂建设经验,结合城市社区实际,她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社区实际出发,统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为提升文化礼堂建设,贴合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她又组织人员打造浙江省首个以承载温州记忆为特色的文化家园和24小时自助的城市书房,使得庆年坊文化礼堂成为鹿城区的文化标杆。

  以“文雍嘉里,古韵庆年”为主题,乐素贞积极加强文化礼堂内涵建设,打造了“古街和韵”文化节、慈孝文化节、街巷才艺擂台赛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同时引入“瓯越名师坊”,不仅提供相关文化社团的名单,还按需以“点菜单”的形式,直接与各大社区联系,先后开展活动达500场。乐素贞坚持“众筹众建”,巧用居民和社会力量,创办了“温州古街风韵”画馆等5个特色馆。她还引进全国名栏目——温州晚报雪君公益道德讲坛,并设立“雪君公益道德讲坛分站”,累计在文化礼堂开展讲坛300余次。

  乐素贞还积极探索文化礼堂工作途径创新,培育和扶持社团组织和社区义工团队,通过“社团+义工”的双管齐下模式,推进文化礼堂常态化运作。为了便于文化礼堂的规范化与秩序化管理,乐素贞组织善于管理、热心公益、爱好文化的社区义工组成文化礼堂管理团队,根据义工的才能安排合适的岗位,利用社团活动吸引人气,增加文化礼堂的“生”气,同时发挥志愿者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确保文化礼堂的“活”力。社区文化礼堂给居民群众带来了欢乐、知识、和文化,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



  做百姓想吃爱吃的文化大餐 

  汪衍君

  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党支部书记

  一个村的文化建设搞好了,就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幸福感。

  点评

  治理村庄是门大学问,学婺剧出身的汪衍君用起自己的老本行——文化的力量,润泽百姓心田。他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化礼堂建设,以一首《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让大陈村一唱成名,举办各类富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凝聚人心。一个敢想敢做的村支书,唱着一首耳熟能详的村歌,打造出一个美名远扬的文化村。

  事迹

  修宗祠、续家谱、写村志、治环境、唱村歌……自2005年以来,汪衍君一直坚持“文化治村”理念,一个原本“脏、乱、差”的村庄,在他的带领下,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3年,当接到衢州市委宣传部关于建设“文化礼堂”的任务时,汪衍君激动地说:“要取本地‘材’做自己的‘菜’,让文化礼堂这盘‘菜’,真正成为百姓想吃爱吃的文化大餐。”汪衍君一槌定音,带领村两委干部,将自己的理念落实到礼堂创建的各个环节中。

  占地1500平方米的汪氏宗祠被定为礼堂主阵地,礼堂前的村歌广场是村民室外活动场,古村管理用房整合成微讲堂和志愿者服务场所。建在广场边的文化长廊,既是村民的学习园地,又是村歌广场的一道风景……古村的每个元素,都被汪衍君当作建设文化礼堂的基础素材。基本思路定下以后,汪衍君就着手用本地的“料”做自己的“菜”了。

  汪衍君利用汪氏宗祠的墙体,充分展示汪氏先祖的族规族训、资仕规、先贤故事。他把传统文化精髓物化上墙,图文并茂,让村民在参加文化礼堂活动的同时,接受贤德教育,做到寓教于乐。汪衍君说,每座古民居都是一本“积德行善,勤劳创业”的历史书。为更好传承家庭美德,村里组织提炼每户的家规家训,制作牌匾挂于门前,让子孙耳濡目染、文明行事。此外,汪衍君还带头打造村歌展馆。大陈村歌是大陈村人的精神面貌象征,通过村歌的编撰、传唱,让村民的自信心、凝聚力和幸福感,得到极大的提升。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集礼堂、长廊、村歌广场、村歌馆、最美馆、志愿者家园为一体的大陈村文化礼堂,被评为江山市示范性文化礼堂。但汪衍君却说:“一村建好了不算好,村村建好才叫好。”只要到乡里开会,汪衍君就会极力劝说其他村书记一起参与创建文化礼堂,并帮助出谋划策。每逢其他村有活动,他都尽量挤出时间,带着村文艺团队前去交流走亲。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大陈乡6个行政村,5个村建成文化礼堂,其中4个村是江山市示范性文化礼堂。现在,村里大小活动都在礼堂内举行,如村民议事活动、文明敬老活动、春泥计划等。久而久之,文化礼堂成了“村民中心”,村民一有时间就往礼堂跑,文化礼堂真正成了村民的文化乐园、百姓的精神家园。


  去“小礼堂”看“大世界”

  翁尧良

  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文化礼堂管理员

  让文化礼堂成为农村学龄儿童读书看报、身心所依的家。

  点评

  “放学来吧”社团解决了留守儿童放学后教育管理的难题,避免孩子因无人照看引发安全隐患。在村文化礼堂内开办“放学来吧”,开设多门课程,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场所,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能够开拓视野,拥有一技之长。

  事迹

  从事教育工作36年,翁尧良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小学校长并主动承担学科教学工作。他工作积极,踏实肯干,扎根农村,无私奉献,2002年荣获浙江省教育工作“春蚕奖”,并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教师。

  退休后的翁尧良回到村里,仍不忘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他发现村民多外出务工,许多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看,到处乱跑,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一个全新的想法在翁尧良脑海中萌生。2015年5月19日,翁尧良以文化礼堂为场地,创立了“放学来吧”社团,免费为墩头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指导,拓展综合能力。“放学来吧”已成为文化礼堂古建筑活化最丰厚的招牌。在他看来,文化礼堂不仅仅是屹立在百年风雨中的老建筑,更是孩子们读书看报、身心所依的家。

  三年来,翁尧良与村民、家长们主动交流,从孩子的知识、成长需求出发设置课程。村里没有资源开设课程,他就联络各方,组织学校老师、民间手工艺人、大学生志愿者等为孩子们上课,二胡、绘画、书法等十多项课程先后在礼堂开展。每年临近开学期间,他都会为“放学来吧”社团的广大学子举办学子开蒙、入学欢送仪式,同时为大学生暑期志愿者颁发聘书与奖学金,鼓励学子奋发向上、立志成才。

  他关心每一个孩子,对孩子们的情况都十分了解。有时,家长有事来不及接送孩子,他就挨家挨户地将孩子们送回家;孩子生日当天,翁尧良也会做小礼品送给他们惊喜,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翁姥爷”。2018年,翁尧良还在“放学来吧”社团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德育活动,让孩子们对孝道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翁尧良的带领和管理下,依托礼堂完善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村庄“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艺人、老模范)作用,“放学来吧”社团解决了“四点半困惑”和农村学龄儿童放学后无处可去、无人可教、无样可学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建队伍、设课程、传文化,文化礼堂已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大学堂”,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作为孩子开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三心工程”,“放学来吧”受到学生、家长、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区推广,新华社与浙江日报等央媒与省媒先后报道,并获得省委宣传部领导批示肯定。


  精彩生活“跳”出来

  陈俐勤

  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党总支书记

  老百姓唱响村歌,迈开舞步,跳出幸福新生活。

  点评

  洪溪村文化礼堂不算“高大上”,但十分“接地气”,礼堂应洪溪百姓的需求而建,建成后真正服务于洪溪的百姓,都说美丽洪溪住着一群幸福的老百姓,在这幸福的背后,有一个驻堂的带头人——陈俐勤。

  事迹

  篮球、排舞、乒乓、门球……洪溪村文化礼堂自2013年9月建成启动以来,集聚了满满的人气。训练热身、切磋技艺、看学帮教、道德宣讲……文化礼堂内活动丰富多样,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阵地。这个建筑面积155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成为“标杆”,2013年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这一切,都离不开陈俐勤。

  洪溪篮球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2003年9月陈俐勤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首先将处于半解散状态的篮球队重组起来。文化礼堂建成后,洪溪村的篮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村里每年举办比赛,还经常组队到江浙沪参赛。2015年、2016年洪溪村连续举办了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小康村篮球赛,2016年1月被授予中国小康村篮球赛总决赛永久性优先承办地称号。洪溪的篮球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队”。

  男人打球、村里的妇女姐妹不甘落后,在陈俐勤的带领下,组建了村里最出名的“辣妈宝贝”舞蹈队,队员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7岁。近年来,陈俐勤带领这支队伍从农村跳到城市,从北京人民大会堂跳到国外,追逐着一个又一个更高的舞台梦。

  如今,“洪溪篮球”和“辣妈宝贝”已经成为嘉善天凝的两张文化金名片。在陈俐勤看来,文化礼堂的各类文体活动把村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洪溪村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充满自信地唱响洪溪村歌,迈开舞步走上了礼堂舞台,跳出了幸福新生活。


  山歌唱出畲族情

  蓝景芬

  景宁县红星街道岗石畲族村文化礼堂畲族山歌队队长

  安下心、扎下根,才能真正把畲乡文化传播到群众心里去。

  点评

  蓝景芬带领村民成立畲族山歌队,不仅以山歌传唱的方式向畲民宣传政策,传递基层好声音,更是将畲族的传统习俗以及畲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广大。

  事迹

  听着畲歌长大的蓝景芬,对畲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2008年底,蓝景芬组织村里妇女成立了岗石村原生态畲族山歌队,利用农闲时间排练节目。201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统一部署,蓝景芬积极组织队伍编排节目,不断丰富岗石村文化礼堂活动。

  蓝景芬十分重视畲族民歌的传承和文化传播,利用文化讲堂和民歌传承馆开设畲歌畲语课堂,授课500余人次。她还积极培养畲歌歌手,将文化队伍发展壮大至百余人,吸收畲歌小队员19人。蓝景芬觉得,只有安下心、扎下根,才能真正把畲乡文化传播到群众心里去。

  “文化礼堂,幸福家园”。蓝景芬不仅在推广岗石特色的畲族文化上积极出力,也为岗石村走好文化游旅融合,打响岗石魅力畲寨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她所带领的畲歌队,积极参加全县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有力助推了畲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唱响文化梦想

  王云根

  绍兴市柯桥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专家指导团成员

 我乐意发挥余热,而且我还在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能源。

 点评

  退休多年来,王云根放弃了安稳舒适的晚年生活,积极发挥自身文艺特长,为柯桥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出谋划策。他创作的记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歌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表达出每一位参与文化礼堂建设者的共同心声,唱响属于他们的文化梦想。

  事迹

  2013年全省开展第一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经退休的王云根作为一名资深文化工作者,志愿担任柯桥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这一年,他与专家小组的其他成员多次深入全区各乡镇的22个试点村,帮助各试点村提炼村落文化特色,策划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王云根为每一个试点村都出过“金点子”。如湖塘街道铜井村地处偏远山区,他建议村文化礼堂的椅子全部采用竹椅子。又根据该村少数民族村民较多的特点,帮助选定山区特色的建设方案和设置民族榜。许多建议被采纳后,成为这些村的特色亮点。

  2014年11月,全省百场故事走进文化礼堂启动仪式在绍兴越城区凤凰村文化礼堂举行。王云根担任首讲故事员,在演讲会上,为大家讲解了“绍兴历史名人系列故事”《徐文长写对联》《王羲之题扇》《刘太守收礼》,其录像节目至今仍在互联网上热播。

  同年,为了让文化礼堂建设深入人心,王云根策划创作了《文化礼堂之歌》,他负责歌词创作。此外,他还筹备举办了歌曲学唱培训班,积极扩大文化礼堂建设的影响力。“我乐意发挥余热,而且我还在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能源。”王云根说。



 浇灌精神文化新“乐土”

  徐玉文

  杭州临安区锦南街道上畔村文化礼堂管理员

  从文艺着手,凝聚村民心,弘扬正能量,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点评

  开设培训班、辅导书画爱好者、组建文艺队伍……如果将文化礼堂比作一个大花园,徐玉文就是其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园丁”,用心、用情、用力付出,让上畔村文化礼堂绽放活力和精彩。

  事迹

  徐玉文是土生土长的上畔村民,从小喜欢琴棋书画、吹拉弹唱。2011年,从电影公司退休后,徐玉文被聘为上畔村村级宣传文化员,次年担任文化礼堂“春泥计划”艺术培训班的教学工作。

  在每年的暑假夏令营活动中,徐玉文配合大学生支教义工,认真为学员安排国学课程,在罗家祠堂这个古色古香的环境中介绍文明好家风,开展有关传统国粹艺术的启蒙教育。他还根据本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历史人物事迹,编写了8万多字的纪实故事《情系安桥》,作为乡土教材,丰富红色传统教育题材。

  为了提高农家书屋的阅读量,徐玉文千方百计获取书源,开展读书讲座,开设周日少儿读书阅览课。书屋现藏书量达2800多册,阅览人数每年达1400人次。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徐玉文还积极开展文化礼堂的各项活动,他组织的上畔村十大文艺秀才评选、上畔村农民画展和每年的好家风褒奖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徐玉文还组建了龙舞队、腰鼓队、舞蹈队、民乐队等十支村级文艺队伍,使文化礼堂活动更具多样性。徐玉文借助文化礼堂平台,从文艺着手,凝聚村民心,弘扬正能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花鸟岛上的文化“管家”

  叶利宏

  嵊泗县花鸟乡花鸟社区便民服务站站长

  群众需要办的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也要当成一件大事做实做好。

  点评

  为了让花鸟社区文化礼堂更接地气、有人气,为了让岛上的老年人有更加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叶利宏挑起重担、学习技能、举办活动,扮演好花鸟社区文化礼堂“大管家”的角色。

  事迹

  说起花鸟社区文化礼堂,就不得不说现任花鸟社区便民服务站站长、花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叶利宏。在他的努力经营下,花鸟社区文化礼堂建设得有声有色,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此不再单调。

  由于花鸟岛地处偏远海岛,年轻人外流严重,文化礼堂建成初期交由乡老年协会管理。但协会内基本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运营出现了问题。叶利宏了解这一现状后,主动承担起文化礼堂管理员的重担。

  在文化礼堂内播放露天电影,是花鸟社区文化礼堂管理员的日常工作之一。为了学习电影放映,叶利宏多次前往县影剧院向专业放映员讨教,最终熟练掌握电影放映技术。“群众需要办的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也要当成一件大事做实做好。”这便是叶利宏的初衷。露天电影,也成为岛上最受老年人欢迎的文化活动。

  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花鸟岛都会以“慈孝感恩”为主题,举办“金秋重阳 孝满网格”慈孝节活动。在叶利宏的带领下,村民们都积极筹备投入表演,文化礼堂也成为花鸟乡传承慈孝敬老文化的平台。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