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中:木版水印播文明

2023年10月11日 16:47:34 来源: 作者: 季方/文 陆伟/摄

  “书画写壮志,水印播文明”,在魏立中的工作室门前,悬挂着这样一幅对联,其上所书,也是这位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来的初心。

  采访这天,亚运会刚刚闭幕,魏立中也刚结束忙碌的非遗展示工作。在位于观成实验学校的工作室里,记者与魏立中面对面,此时的他仍沉浸在参与亚运的兴奋之中。

 4件作品 讲述木版水印的高峰

  用圆刷在木刻板上刷上一层薄墨,盖上笺纸,迅速用木块刷过纸背,当墨汁渗入纸张后,轻轻揭起,一张木版水印小作就完成了。

  在9月23日晚举办的杭州亚运会欢迎晚宴前,有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国际贵宾展示,魏立中所代表的十竹斋木版水印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这次展示,他精心准备,带来4件富有深意的作品。

  第一件,是十竹斋笺纸,看似普通的一张素宣,曾在近代以来,承载着许多文人墨客的书写记录、书信往来。第二件,是象征着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合体像的《一团和气图》,既蕴含中华文化和合共生的含义,也寓意亚洲人民团结友爱、亚洲文明交融互鉴。这层寓意深得国际贵宾的认同,不少贵宾亲自体验,在十竹斋笺纸上印下《一团和气图》,留作纪念。

  第三件,是魏立中2022年复刻的《湖山胜概》。明万历年间刊印的彩色套印本《湖山胜概》为传世孤本,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最后一件,是魏立中于2014年复刻的一幅1609年的杭州西湖地图。从图中可见,虽然时间走过400多年,但今日西湖的面貌几乎未曾改变。

  四件作品蕴含着不同的故事,但都体现了木版水印技艺的高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除了晚宴前的非遗展示这场“重头戏”,亚运期间,十竹斋木版水印在亚运村的非遗集市、文化小屋、主媒体中心等五个点位都设有体验点,不少运动员、记者、观众都在比赛间隙体验了一把木版水印制作的魅力。

  魏立中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传承技艺

  前段时间,魏立中每天都分身乏术,忙得脚不沾地。 “每个点位每天带去200多张笺纸供大家体验,一整天下来,仅剩下寥寥几张。”魏立中说,十几天里用掉了上千张印纸,代表着至少有上千人亲手体验了这门古老技艺。

  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魏立中把亚运村的两个展示点,交给了观成实验学校的三位师生,还拉上了自己的弟弟魏立君和正在上杭州美术职业学校的儿子魏錦添,自己则忙碌于各种临时讲解任务,“闪现”在各个场合。

  为什么木版水印这么有人气?亲眼看一看、亲手印一张便知。

  木版水印最令人震撼的,或许就是其逼真的复刻效果。1990年,魏立中还在浙江美术学院求学时,看到一件用木版水印技艺印制的潘天寿先生的国画《雁荡山花》,其笔触、墨晕、色彩都几乎和原作没有差别,令他深深震撼。此后,魏立中便一头扎进木版水印的世界,搜集各种史料文献、向木版水印前辈求教。

  木版水印技艺在明代达到高峰,明代胡正言开创的“十竹斋”更是开启了彩色版画印刷的辉煌时代。魏立中的愿望是复兴明代“十竹斋”名号,他潜心创作,致力传承与交流。如今,魏立中在观成实验学校校园里,亲手打造了一间十竹斋版画博物馆,一边创作一边教学生们木版水印技艺。木版水印已经成为观成实验学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吸收了许多“小粉丝”。

  魏立中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代代木版水印名家大师将这门技艺传承至今,我们这代人也应该继续传承好、发扬好。

  位于亚运村的十竹斋木版水印体验点

  艺术是通用的交流语言

  亚运结束后,魏立中可以稍微歇一口气,但他的兴奋劲儿久久不散。接下来几个月,他已经为自己安排了满满当当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如何弘扬和传承非遗,多年的经历,让魏立中沉淀出自己的体悟。令他最有感的,就是要跟上时代与国家的步伐,积极参与到文化交流的大事件中。

  魏立中坦言,在传承木版水印的过程中,非常有幸地参与到国家的许多重要文化活动中,因而才能在更高的平台展示这门技艺。

  比如2011年,在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推动下,《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台北合璧展出。那一年,魏立中也前往台北展示木版水印技艺,创作了“剩山图”的木版水印作品。

  2014年,他将木版水印作品《玄奘西行图》带到印度,颇受当地民众欢迎;2016年,他创作的木刻肖像印入选G20杭州峰会国礼,等等。在魏立中看来,木版水印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靠的就是一件件精彩的作品。艺术无国界,非遗促进民间的友好往来,他也愿尽自己的一份力,将中国非遗带到全世界。

  对魏立中来说,木版水印不是工作的一部分,而是生命的一部分。未来他还会继续追随心中这道光,将热情投入到在木版水印的传承中去。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