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进:叩问良渚事 探访古今间

2022年07月20日 15:20:49 来源: 作者: 韩雷/文 薛鹏飞/摄、视频

  人物名片:徐天进,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师从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教授攻读商周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商周考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参与并承担“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的研究。现任良渚博物院(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今年春天,良渚博物院迎来了首位外聘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院长聘任仪式上,徐天进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考古人,挖了一辈子的土;我是一个教书匠,在北京大学教了几十年的书;我也是一个公众考古的积极推广者,因此与良渚博物院结缘。”

  徐天进是国内公众考古最早的组织者与推广者,于2008年发起并领导了“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良渚博物院作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成为该夏令营的常设举办地。徐天进因此和良渚博物院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和工作往来,熟悉良渚遗址的内涵及价值。

  戴着圆框眼镜、蓄着络腮胡,年过花甲的徐天进很是谦逊,称此次赴任是“再学习”的一次机会,且怀着“忐忑”的心情而来:“心里没底儿,这是我最大的一个忐忑。因为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良渚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我们不能‘怠慢’几代考古人的劳动成果。”

  不可与外人道的考古之乐

  徐天进祖籍浙江永康,小学之前的童年时光都在浙江度过,高中时期因父母工作关系,去到陕西临潼的新丰中学借读,学校在鸿门宴遗址附近。

  1974年,临潼当地农民在偶然间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地点离新丰中学很近,徐天进出于好奇,总是在下课后骑半个多小时的车去发掘现场。此后大学选报考古专业,徐天进就这样与考古结下了半生缘。

  聊起考古,徐天进总是神采奕奕,口若悬河:“沧海桑田,我们考古的地层,它就是一个记录时间的过程,几千年、上万年的文明深埋地下。我们一寸一寸挖下去,追溯文化。”

  笑了笑,徐天进继续道:“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考古的乐,不可以与外人道’。我可能说不太清楚,如果没体验过考古的话,不一定能感受得到其中的乐趣。也许是我们的自娱自乐,但我觉得好多考古人应该是会有偷着乐的时候。”

  在一次公众考古活动中,徐天进写过一首献给考古的小诗——

  考古是一扇窗/推开它/消失已久的风景将会重现你我的面前/当你看见窗外风景的壮阔和斑斓/过去便不再陌生遥远/有限的人生/仿佛也延长了千万年

  叩问沉睡的古遗址、触摸废墟中的文明脉络,作为“探访于古今之间”的考古人,徐天进说:“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站在社会层面,考古拉长了历史的轴线;对我自己来说,考古拓展了我生命的宽度。”

  共享文化盛宴

  “实际上,我现在做得稍微多一点的事情,属于公众考古领域里的一个部分,即考古教育或者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本已到了退休的年纪,徐天进却“闲”不下来,还想做些事。谈到在浙江做公众考古,他细数起了“浙”里所拥有的种种优势。

  “十几年前,北大和良渚博物院一起做全国中学生的考古夏令营。为什么选在这个地方?一是因为有这么好的博物院,有这么好的陈列;另外它还有整个良渚遗址,周边还有安吉古城、临安古城、上林湖秘色瓷窑址、河姆渡遗址、井头山遗址等等,所以做考古的普及非常便利。”

  “这里的社会服务也做得很周到,北大每次来做活动,从省文物局到余杭区政府,领导都会来参加,他们的重视和支持,不是喊口号,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想‘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

  徐天进倡导,考古人以及文化遗产相关的从业者,需要有一种自觉的思考:“应该思考我们怎么样把所知道的、所获得的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奉献、回馈给社会。古代这么辉煌的文化遗产,它的共享涵盖方方面面,知识的、审美的等等。但共享的能力需要培养,人们如果不懂方法的话,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共享。”

  如何让人们真正共享“文化遗产”?徐天进认为做好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都是途径:“博物馆有着给全社会输送精神食粮的作用,所以我说把博物馆比喻成提供文化盛宴的一个餐馆也未尝不可。”

  “我们要提供的展览,应该是文化遗产认知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因为博物馆的核心是内容,就像餐馆的核心是菜品一样。”

  “把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展览,这是另外一项工作。就像做菜,食材很重要,技术水平也很重要。这些都是我们良渚博物院的全体同事要努力做到的事情。”

  让博物馆更有趣

  穿梭于良渚博物院的展厅中,一件件精美的良渚玉器勾勒出庞大的史前文明。徐天进介绍,未来条件成熟后,良渚博物院可能会尝试开辟一间作坊,与观众一起加工玉器、进行互动,邀请大家体验良渚时期人们的劳作与日常生活,拉近大家与良渚文化的距离。

  “博物馆不是只有冷冰冰的科学知识,展览也不是简单的文物堆砌,未来我们想展示有人文关怀的、充满温度的博物馆形象。”徐天进说,“我们博物馆人也在努力地让博物馆更有趣,让博物馆的叙事更通俗易懂。”

  聊起设想中的良渚博物院的样子,他说:“是集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博物院。我觉得观众的喜欢和热爱是标准,博物院的建设也是一件无止境的事。”

  “不敢说一定能给良渚博物院、或者良渚文化这块‘金字招牌’争光,至少不能抹黑,这是底线。但是我希望能和良渚博物院的同事们努力把这块招牌再擦亮一点,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责任编辑: 郑丽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