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子放“第一”的“第一书记”

2019年05月15日 11:29:30 来源: 作者: 记者 汤馨怡

  张飞烽

  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出生,浙江嵊州人,1987年入伍,2005年转业,现任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指挥通信处长(驻淳安县枫树岭镇鲁家田村“第一书记”)


  年前的一篇报道,让本来在淳安县枫树岭镇就小有名气的张飞烽成了“名人”。会剃头的“第一书记”的故事,在村里、镇上、县里……都传开了。“鲁家田村的张书记,给村里200多个老人剃了头。”“张书记帮我爸爸剪了几次头发了,非常感谢!”“真希望张书记能在村里多待几年……”其实,剃头只是张飞烽为鲁家田村村民做的实事之一,驻村一年半,说起村里的人和事,张飞烽滔滔不绝……

张飞烽(右)为村民剃头。

  一份对乡村的情谊

  从淳安千岛湖高铁站下了车,在出站口不远处,我见到了杭州市人防办派驻淳安鲁家田村当“第一书记”的张飞烽。高、瘦、黑,步伐快而有力,精干朴实的形象让他和当地村民没有什么差别。从淳安千岛湖高铁站到张飞烽所在的鲁家田村还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一上车,张飞烽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2017年10月,张飞烽接到了到鲁家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说起来,这个书记还是他自己争取来的:“当时这个名额不是我的,但现在年轻人家里确实有很多不便,我是农民出身,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过苦,对乡村有感情,又当过兵,能适应艰苦条件,我就自告奋勇报名了。”

  直到出发前一周,张飞烽才知道自己要去的是哪个村。他立马上网搜索,然而关于鲁家田村的信息几乎没有。

  上任那天,领导送张飞烽去村里,到达千岛湖镇看到宽敞的道路、清明的山水,大家还很兴奋,然而随着车子越开越远,路也越来越小,周边的景致逐渐萧条,渐渐大家都不说话了。

  来之前,张飞烽查了地图,知道鲁家田村几乎在淳安最西南边,但当看到道路越来越狭窄,路况越来越差,张飞烽的心也渐渐往下沉。“到了村里,看了村里的情况,确实感到有很多困难,应该做点什么。”张飞烽觉得自己未来两年责任很大。

  通往鲁家田村的路只有一条,沿着山崖,时不时有落石和山体滑坡,有一段路还没有信号,张飞烽车前玻璃上有个小孔,就是被山上落石砸的。

  我们的车刚开进村,就有站在村头的村民围了过来,张飞烽摇下车窗和他们打招呼。“早上几点走的呀?”“等会儿来找你!”“这礼拜回不回杭州啊?”张飞烽说,村民们对他的行程“跟踪”得很密切,“这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老人们很寂寞,我能多陪陪他们就多陪陪。”村里老人几乎把张飞烽当儿子看待,而每家每户的情况,张飞烽如数家珍。

  这和他刚到村时的情况大相径庭。初到鲁家田,村民对张飞烽完全不信任,不爱搭理他,说话也没什么表情。剃头这件事为他和村民拉近了距离。

  在此前,鲁家田村民剃头要跑到20多公里以外的隔壁镇,一来一去就是一天,很是不便,张飞烽得知后就自己买了工具学习剃头,把村里所有在家男性的剃头需求给“包圆”了。

  这让村民们很是感动,他们开始相信张飞烽,和他说话、聊天也变得越来越多。张飞烽说自己本来就是喜欢聊天的人,一有空他就和村民们站在路边聊天,各家各户的情况就是这么聊出来的。

  一份助发展的诚意

  村民们对张飞烽行程的关心,还有一个原因是怕他回了杭州就不回来了。如今鲁家田村的变化,是村民过去不敢想象的。

  到村的前两个月,张飞烽把村里每座山都爬了一遍,对村里大小情况进行了排摸。这个深岙里的森林小村,自然资源丰厚,山上的葛根、地里的萝卜、蜂桶里的蜂蜜都是张飞烽眼中的宝贝。在他看来,鲁家田村是在“拿着金饭碗叫穷”,交通的不便和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是限制发展的“命门”。

  要发展产业,这是张飞烽坚定的想法,“不能只做项目,要有产业,发展才能长远。”一路上,张飞烽跟我介绍了村里各式各样的物产资源以及他们经过研究认为适合鲁家田村的产业。中药、茶叶、香菇、蜂蜜……这些是张飞烽今年想让村民们做起来的。

  到了村里停好车,一下车,张飞烽就直奔村民汪贤军家里看他炒茶的情况。张飞烽兴奋地跟我说:你来得巧,今天刚炒了第一锅新茶。

  一进门,张飞烽就和汪贤军讨论起了炒茶情况,温度的把控、工序的先后、品质的优劣……俨然一个专业人员。这让我很好奇:“张书记对制茶很了解吗?”张飞烽笑笑说:“我要做一个东西前,都会去把它了解透,得有基本的知识。”

  东西做出来了,但如何拓宽销路,又成了一个难题。鲁家田村交通闭塞,一天只有两趟班车,收发快递还得去隔壁镇,怎样才能让山里的好东西被山外的人知道?

  翻开张飞烽的朋友圈,几乎每一条都和鲁家田有关,其中有很多,是他在为山货“代言”。利用个人资源,张飞烽确实帮村里卖出去了不少山货,但这还不够。

  去年底,枫树岭镇开始讨论组织“书记进城卖山货”活动,张飞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载体,便拉上村书记汪文权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组织座谈,把村里在外的党员、乡贤人士都凝聚了起来,收集了村里各式优质山货,吆喝进了城里,供货合同逐渐多了起来。

  接下来张飞烽还想在村里找几个人弄个快递点,一方面方便年纪大的村民收发快递,一方面也是想让村里的山货“走出去”更便捷。

  此前,鲁家田村集体收入不过5000元,到了2018年底,村集体达到了9万多元,今年张飞烽目标集体总收入30万元,经营性收入20万元。

  张飞烽坦言,其实刚来的时候也没有想能做那么多,作为“第一书记”,一开始他只是想着把村民们管牢。

  原来,鲁家田村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头”村,村里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党组织也是软弱涣散,开会甚至需要戴钢盔,镇里的干部都不敢到村里。

  在第一次村党员会议时,张飞烽就首先检讨,跟大家道歉,说没有把会议组织好,不仅没有准时开,会场纪律还特别差,迟到的、抽烟的、聊天的。在他反复强调开会纪律,约谈了七八个党员后,第二次会议纪律就发生了巨大改变。

  我问为什么效果这么明显,张飞烽笑着说:“因为我要‘骂’他们的。”张飞烽说的“骂”,其实是一种严厉的规劝。因为大家都知道张飞烽是真心在帮助村里,对他的话能听得进去。

  班子团结了,党员队伍管理起来了,很多事情变得好办了。这也为他之后帮助村里产业发展和消薄增收打下了基础。张飞烽说:“如果党组织是消薄增收施工队,党组织书记就要当好施工队长,党员也要当好施工队员。”

  一直以来,张飞烽用自己的人脉,不断通过“拉赞助”的形式给村民捐赠物资。大家出行不便,只要他开车出去,能捎上的他都会捎上。用张飞烽的话说,现在的鲁家田是,老人守着大山,而他守着老人。未来,他希望鲁家田可以“留住家乡人,吸引外来客”。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