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粮票到二维码,70年浙江何以缔造神话

2019年10月05日 10:42:39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与归

  1962年,一位青年从杭州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浙江省粮食厅参与粮票设计和管理。此后几十年,他一共设计过123种粮票图案。他目睹了整个粮票时代,而粮票也成了他一生的“标签”。2016年,已经是八旬老人的他,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亮出了好几个文件夹的粮油票,日期跨越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

  这位老人名叫蒋怀赋,祖籍浙江义乌。如今,义乌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有句戏言是,“凡是有游客的地方,就有衣物制造的纪念品。”那个物质匮乏的萧条时代一去不复返,浙江沿海的小城小镇,也再不是灯火稀疏的渔村。截至2019年7月,浙江今年进出口额已达2974.2亿元,是1950年全国进出口额的70倍。

  在给记者展示粮票时,蒋怀赋不停地念叨着“这是1斤的、5斤的、10斤的……”而如今,他的子孙们早已习惯了移动支付,货币变成了“二维码”,别说是粮票,钞票长什么样,都快要忘记了。而蒋怀赋所生活的杭州正在变成“智慧城市”“数字之都”,以傲视全球的态势,引领着新的时代。

  回首往昔,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发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署名文章,将浙江精神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纵观浙江建国以后70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务实史、开放史。轻工业和互联网产业,便是最具代表的体现。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浙商都享有广泛而持久的声誉。这个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丝绸贸易时期,“杭嘉湖”的丝绸就凭借品质与诚信远销海外。而到了近代,湖州商帮、宁波商帮、温州商帮有如泉涌,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浙商更是遍布全球。浙商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正是源于浙江精神的深度灌溉。

  奇迹般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比如浙江绝非草原,桐乡市却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批发市场;类似的,海宁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绍兴柯桥是亚洲最大的轻纺城,余姚是全国最大的塑料制造地,等等。正是这种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进取图强精神,使得浙江人赢得了“东方犹太人”的美誉。

  着眼当下,2018年年底,浙江省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近4万辆公交车实现移动支付全覆盖;甚至在基层,30个县的公交也已支持移动支付,领先全国。可以说,正是在世纪交替之际,浙江人以勇立潮头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拓展了互联网的界域,才让网络与民众生活紧紧相连、生生不息。

  放眼未来,浙江精神也在持续引领潮流。浙江是国内唯一同时承担数字领域三个国家级试点任务的省份。今年年初,浙江省长袁家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浙江将率先开展5G商用,并提出3年后数字经济总量要超4万亿元的目标。浙江之所以敢出此豪言,正是有着足够的底气和干劲。

  回看起航时,1949年,浙江全省总人口不过2000万,人均产粮206千克,当年缺粮14.7亿千克。而2018年底,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已达5737万,一年增长80万人,展现了强大的活力与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被浙江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精神所招引,在浙江精神的感染下,他们将成为新浙江人。

  大江涛涛,东流不休。我辈使命,永驻潮头。浙江精神不朽,浙江繁荣不休。在建国70周年之际,继承并发扬浙江精神,便是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 邹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