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假扶贫”现象必须“真问责”

2017年06月11日 15:57:56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党员干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然而,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中部某县的个别干部不仅没有干在实处、走在扶贫前列,反而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企图在检查中蒙混过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怕的是,扶贫造假并非只是“装儿子”。从媒体报道来看,有的贪大求洋、人为“垒大户”,有的只挂块项目牌子、却不实际运作,有的在纸上轻松动笔、让贫困群众“提前脱贫”,有的擅改脱贫人口数量、谋求一己“虚功”……

  触目惊心的“假扶贫”,暴露出扶贫领域虚浮成风的问题,更折射出某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缺失。任由歪风蔓延,必然成为民心“痛点”、伤及党和政府的公信。不是吗?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之时,有的人官员却弄虚作假,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即使因为实干精神缺失、自身能力不足,更是因为政绩“饥渴”的刺激、形式主义之风的残留。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然而,民心难得而易失。杜绝“假扶贫”,党和政府既要在教育引导、完善考核、落实责任上想办法,又要在“真问责”上下苦功,对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零容忍”的态度形成震慑,决不能姑息放任;党员干部更要不忘初心、从严自律,以一心为民的情怀、实事求是的态度,踏踏实实地抓好脱贫攻坚、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