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版图辽阔 资源共享才能逐鹿全球

2017年06月11日 10:16:38 来源:浙江新闻 作者:

  凭借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凭借向东直面“海上丝路”、向西通达“陆上丝路”的区位优势,建起一个个互联互通新平台……而今,“一带一路”沿线,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向外界展示了“浙江制造”的实力和能力,也让世界领略了浙江这个开放强省的博大胸襟。

  浙江的开放发展,是跨越式的;浙江企业家心中的版图,是辽阔的。“有利于别人更有利于自己,这条路是艰难的,但是必然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话,代表了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心声,“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全球资源、全球制造、全球市场。深入理解国家开放发展的战略,抓住时代机遇,中国的企业将会在国际上‘异军突起’,‘中国梦’也终将实现。”

  引进来,放大资本技术优势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对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浙江以省内开发区为依托,积极探索跨国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双边合作开发机制。

  6月8日在宁波举行的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会,共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660多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对象国、境外合作方涉及“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总投资额最大的为中澳产业园澳洲活牛进境加工项目,该项目位于舟山市金塘开发区,总投资100亿元以上。

  宁波采取与“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对接合作、技术交换等方式,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命健康、装备制造、汽车配件等可持续、互补性强的产业,并辅以金融、物流、商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双边合作的中瑞汽配创业园已接近收尾,中意(宁波)生态园(一期)已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及部分厂房施工,中东欧(宁波)贸易物流园正在筹备。

  环境倒逼整治的浦江水晶产业探索集聚式发展,在4个水晶产业集聚区全部建成投用的基础上,引入中捷水晶产业合作园,同时设立总规模135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让浦江的水晶产业加速升级。

  浙江中德产业合作园、温州韩国产业园、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新加坡麻省理工技术联盟SMART中国创新中心……在浙江,一批主体功能突出、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国际产业合作项目正在有效推进。

  走出去,借助平台开拓市场

  不光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中国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有序有效配置,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沿线也是浙企走出去的重要选项。知名企业万向集团深耕美国市场,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万向收购美国A123后的新工厂已在捷克落地,不久前已投产。半个多月前,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收购“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马来西亚的民族汽车品牌宝腾汽车,7月,设在鲍里索夫市的吉利“白俄吉”新厂区也将正式启用。

  在泰国,浙江的华立集团已有不小的知名度,2005年成立泰中罗勇工业园,2012年成立泰国英特资源公司,2014年成立华立集团泰国运营总部ROH,2015年成立泰国新能源公司,2016年成立华立泰国地区总部HHT公司……通过10多年在泰国的布局,华立牌电表占据泰国35%市场份额,节能灯及灯架占据10%的市场份额,华立已经成为泰国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企业。罗勇工业园也让不少入园的国内企业成为受益者。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浙江的罗勇工业园等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浙江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其中有4个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位列全国第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使得这些企业在获得要素资源的同时,不断开拓市场,年带动出口额约10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44个,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为74.7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0%,在各省市中名列前茅。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