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淡泊”得以明志
唯“淡泊”得以明志
2016年12月13日 15:55:27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一个人的私念越少、欲望越低,越能朴实俭约,看淡一切名利,内心世界就能平静如水,精神境界就越高尚。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何为淡泊?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活安逸,还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灵智豁达?千百年来,无一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凡“淡泊”之人皆能将个人得失置于身外,视名利如粪土,心态平和,品德高尚。缤纷的物欲世界使人盲目,靡靡的音乐使人思想麻木,鲜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纵马打猎行乐使人心性浮躁发狂,稀有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时至今日,尽管面对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却仍然有一些人,经不住物欲诱惑,表面伪装成一副清正廉洁的模样,在人前做足了表面文章,背地里却唯利是图,在名利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终究“法网恢恢难逃脱”。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当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在以须臾不松懈、始终不松劲的韧性锤炼党性,拿着“放大镜”、带着“显微镜”深入细致查问题,敢于较真碰硬,互相督促,共同推进作风建设过程中的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心中植入了淡泊的思想,就不会在追名逐利的世俗中随波逐流,就不会因身外之物的得与失而大喜大悲,更不会因为他人功名成就而心生嫉恨。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将名利置之度外,在专注而平静的生活中享受内心的安宁,唯有如此,人生之路才会变得春意盎然,人生才能志趣高洁。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事业的追求与奉献。每名党员干部只有对党的事业怀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认真履行党与人民赋予的职责;只有对单位、集体抱有高度负责的态度,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超脱名利之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群众谋利益,群众就会拥护你、支持你、跟着你干。至于名和利,只要真心付出了,真正努力奋斗了,真正做出了成绩,干出了一番事业,是谁也争不去抢不走的。正如老子所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反之,即使投机取巧,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利,终究会贪功伤志,为人唾弃。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将名利看淡,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知足常乐,才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要时时想到权力来自哪里,为谁所用,时刻牢记自己的成长进步靠的是组织培养,自觉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珍惜自己的职位,让工作岗位成为建功军旅、服务人民的平台,发奋工作,用成绩体现价值;加强思想改造,坚持不懈地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为基层官兵多谋福利。
责任编辑:贾歆琰- 2016-12-13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四周年:“铁八条”究...
- 2016-12-13 嘉兴市档案局编印“口袋书” 助推机关...
- 2016-12-12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有哪...
- 2016-12-12 一锤接着一锤“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