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局长”这一年
“背包局长”这一年
2016年11月23日 09:26:1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龚仕建 张丹华
在陕西安康市,市县医卫系统的同事见到马国林时,他总背着一个黑色背包,里面装了一台电脑、一个硬盘、一只优盘、一把雨伞、一个水杯。有了这样的“标配”,马国林可以随时坐下来进行远程会诊——他因此被称为“背包局长”。
从医疗专家到行政干部,如何完成角色的转变?从首都大医院到西北贫困地区,怎样和当地干部共事?挂职经历,给自己和当地带来了什么?一年时间,“背包局长”有乐有苦,更有思考。
“这么多事情,为什么一个挂职干部干成了?”陕西安康市主管医疗卫生事业的副市长孙矿玲时常会想到这个问题,她记得第一次见马国林时的情景:“他嘿嘿笑着说,我老家和这里一样穷,没什么不适应的。来挂职不是来当官的,也不是来挂名的,不能白来一遭。”
去年11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马国林,作为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来到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安康市,挂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报到的第一天,我就讲了三句话:大支持大干,小支持小干,不支持不干。”马国林说得实在,“挂职干部在某些领域有专长,但不是三头六臂,工作还是要大家一起干,特别是离不开选派单位和挂职地方领导的支持。我们挂职时间短,资源有限,权力较小,要做切合实际的事情。”
开展工作,首先得解决“说了不算”
初到安康,马国林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跑遍全市10个贫困县(区)的县医院、中医院和19个乡镇卫生院、5个村级社区卫生室,调研医疗改革、信息化建设、远程会诊及分级诊疗等工作,形成了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我在基层医院工作过,知道基层医院面临的困境。但没想到安康有些基层医院这么困难——缺医生、缺技术、缺设备到如此程度。”马国林说,为了拿出一份真实、准确的报告,他要对许多数字反复打电话核实。
调研报告得到了市里和省里的重视,安康市先后做出2016年启动“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从2016年起三年内为全市镇(办)卫生院定向招录600名大专生、着手组建远程会诊中心等系列决定。
有些工作说起来简单,落实起来却不容易。例如办班搞培训,刚开始就遇到“冲突”。
“请北京专家来免费讲课,有的医生却说:听不懂,所以不来。”马国林说,为改变这种状况,市卫计局下发通知,不仅下发至领导处,而且传达到每个科室。我们要求,每个乡镇医院要来人,每个医院要来医生,每个县卫计局要有干部带队,纪检部门还要考勤。“当然考虑到偏远乡镇实际情况,来听课的在吃住方面给予补贴,解决后顾之忧。”
高质量的培训让来听课的医生感觉“很值”,来的人越来越多。以前能来100人,现在一般都能来350人。
“为什么有的地方不把挂职干部当回事?就是因为你‘说了不算’,所以,开展工作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搞培训有的县没人报名,我就请市里的局长给县卫计局局长打电话。这么严格、规范办班,一些工作人员还不习惯,问要不要再和局长商量商量?局长也十分支持我的工作,让按我说的办。”马国林说,“办了几次班以后,当地干部也慢慢理解了、适应了,现在许多医生都是主动问什么时候办班。”
责任编辑:林庭宇- 2016-11-22 宁波象山:“党建+”引擎作用释放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