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浦江檀溪干群情“良性循环” 30年镇区旧貌破而后立

2017年05月09日 15:32:0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许乾虎

檀溪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jpg

檀溪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5月5日,浦江县檀溪镇齐陈溪旁,一台台挖掘机轰鸣作业,施工人员交流配合,拆旧房、立面粉刷、清运垃圾,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檀溪镇寺前村驻村干部柳军明行走在檀溪西路上,向正在观看施工的村民讲解设计方案。

  眼下,这个山区小镇正如火如荼推进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行动,位于镇区的寺前村也拉开了“三十年旧貌”由破到立的序幕。

  “一条路”打开环境整治缺口

  檀溪镇寺前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缺口,正是从柳军明脚下的檀溪西路打开。据寺前村村支书陈清佳回忆,近两公里长的檀溪西路虽是水泥路,但已使用30多年,加之部分商铺占道经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让过路村民叫苦不迭。今年1月,翻修檀溪西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离春节只剩下一周时间,“节前修”还是“节后修”,考验着镇党委政府的魄力决心。

  “要让回家过年的亲朋好友享受家乡新的环境,住得舒服、玩得开心。”讨论声中,檀溪镇党委书记柳钢明拍板决定:“春节前把路翻新。”随后,破土、移除电线杆、清理杂物等措施同步进行,影响路面拓宽的商铺由镇政府工作人员上门与经营者沟通,重新搬迁安置。

  尽管施工期正值村民赶集买年货的时候,但很少听到村民的抱怨。知道镇里这次“动真格”修路,大家都十分理解支持。“路变宽了,线入地了,我们头顶的天空都感觉变大了。”虽然因为修路改变了商铺位置,可村民于永建心底对门前的动静是高兴又期待。

  让村民们想不到的是,施工队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让一条全新的柏油路在寺前村落地,乡里乡亲在春节前踏上舒适的回家路。

  “一条溪”得到百姓的认可

  路的改变,不仅继续激活了村民期盼新环境的心情,也坚定了大家对镇党委政府“敢干事、干实事”的信任。“环境整治要站在村民们的立场考虑,得到百姓的认可,工作进展就顺利很多。”修路只是开始,春节刚过,檀溪镇政府决定趁热打铁,啃下另一块“硬骨头”——齐陈溪。

  全长1500米的齐陈溪是壶源江支流之一。老人陈根升表示,溪流几十年来一直清澈,摸螺蛳、抓鱼、游泳,是村里老少的天然乐园。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个别村民开始零星在溪面上建房子,盖住了一段段溪面。从此,溪流声渐渐减弱,河里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曾经能玩耍的清水成了死水。

  为了能让村民再度“看的见山、望的见水”,檀溪镇从2月份开始,以政府购买等方式对重新盘活溪边旧有的供销社、国资公司等大型楼房,并上门做通4户溪面建房村民的思想工作。周利明是齐陈溪上建房的其中一位,得知镇里要把干净的齐陈溪“还给”村民,他对重新安置自家房子毫无怨言,“显山露水的好环境对大家都有益,我怎么能拖后腿呢?”

  最终,影响齐陈溪改造的1500平方米建筑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顺利腾空、拆除,加之对河里的垃圾、淤泥及时清理,齐陈溪时隔多年又焕然一新。

  “一道景观”形成干群情“良性循环”

  基础已打好,目前檀溪镇计划投资1000万元,结合房屋外立面改造、河道修缮,新建凉亭、老年活动中心、商业街、美食街等,在9月底前完成600米齐陈溪主段的沿线景观打造,让村民看见“古树桥影流水声、惠云皎日红万里”的美景。3月份,镇政府还高薪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对图纸设计、工期成本、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环节监督把关。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满意,这样镇区环境整治才算真正成功。”柳钢明说,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行动不仅大幅改变了寺前村的旧貌,也让村干部与村民形成了愿景共识,变得更加团结。

  在3月底,仅用两天时间,檀溪镇政府顺利征用了17年批而未供的17亩土地;上个月中旬,村民陈加林、陈根升看到镇党委政府努力改变村里30年旧貌,不约而同手写感谢信;在前不久开展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寺前村1850余位选民只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顺利选举出了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村民相信干部,干部又用‘肯干事’的表现造福村民,形成了干群情谊的良性循环。”柳钢明说。

  “水清见石生菖蒲、小桥倒影上皓月”,走在春意盎然的路上,看着施工人员认真商量着房屋、溪流的改造设计,酷爱诗词、楹联的67岁寺前村村民陈仕林脱口而出,表达对村容新貌的期待。“好的环境是金钱换不来的,工人们努力改造,我们村民也要懂得用心珍惜。”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