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打响小微水体整治攻坚战
守护杭州源头清流 树立浙江消劣样板
建德:打响小微水体整治攻坚战
2017年03月20日 08:59:28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严卫华 范红杰 周 洲
航头镇,干部群众整治水体热火朝天。宁文武 摄
一汪清渠还复来 千锤百炼“治水经”
在建德,小微水体整治攻坚战的打响,给这座依山傍水的浙西旅游城市,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好风景,也带来了卓有成效的“治水经”。
在浙江,“河长制”早已耳熟能详;在建德,“河长制”在小微水体治理中得到延伸,“沟长”“渠长”“池塘长”纷纷挂帅上阵。
“我们村溪沟里的水清了,新安江的水才能更清。”乌驹市村的村干部甘樟鑫,最近包干了村里的8个池塘,成为一名“塘长”。今年,建德通过镇、村、组、农户四级网格联动管理,建立了“人进户、户进格、格进网”的小微水体整治“一张网”,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
小沟小渠,关系到每位村民的切身利益。治理小微水体,要有带头人,还要有“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群众意识。
这些天,寿昌镇大塘边村的徐建凤有点忙。一大早,她就拿着铁铲和铁桶,开始清理大塘边溪。“村里最近在搞清理河道的活动,看到大家这么辛苦,我过来搭把手。”对于65岁的徐建凤来说,小微水体整治是一个陌生的词,但是家门口的水渠一天天清澈了,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
在大塘边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阿凤姐”。今年2月14日,村两委向村民们发出倡议书,号召党员和村民代表每人筹劳两工、普通群众每户筹劳一工,参与小微水体整治。一周时间里,党员群众积极响应,累计参与人数达800多人次,清理沟渠14条,清运各类垃圾200多吨。
一汪清渠还复来,见证了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为守住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建德也给出了答案:先培养村民爱水护水的生活习惯。
大慈岩镇新叶古村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在旅游宣传画页上出镜率最高的,就属总祠堂前的一口池塘。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村民们喜欢在池塘里洗涤,水面上时常会有油渍出现。此外,村庄里的沟渠都有不同程度的堰塞。
今年2月,小微水体整治后,新叶村古水系得以恢复,池塘变得清澈,村内沟渠也得到贯通,活水蜿蜒流经村落,给徽派建筑群平添几分灵气。不过,问题随之而来:池塘是干净了,可是村民家里的衣服到哪里洗呢?
小微治水,疏堵要结合。在新叶村外,一处池塘引入附近江河水。由于水流量较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完全能够应对村民日常的洗涤。活水入村、截污纳管、“母亲河”禁洗……一步一个脚印,建德在小微水体整治中走出了自己的经验。
责任编辑:徐淑丹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3-20绍兴两千机关干部大巡河
- 2017-03-20准确把握内涵实质 全面推动转型升级
- 2017-03-20台州治水民资撑起半壁江山
- 2017-03-20平湖克难攻坚锻造铁军
- 2017-03-20解好干在实处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