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把党旗插在绿水青山间

2017年03月10日 14:26:4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徐淑丹

科技培训.jpg

浙江农林大学师生下乡进行科技培训

省科技特派员在指导花卉栽培技术1.jpg

省科技特派员在指导花卉栽培技术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jpg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

  “你知道黄坚钦教授吗?我们平时都叫他‘黄爸爸’,但农民朋友们都称他为‘黄金牛’。他不仅是我的学科领路人,更是我的精神导师,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和道义。”黄春颖,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研三学生。几年来,她跟着黄坚钦教授爬了不少山,种了不少地,结识了不少农民朋友,也能讲上几句地道的土话。她说,黄教授让她明白,读那么多书是为了什么。

  金牛奖获得者黄坚钦,是森林培育学科的一名党员教授,他带领团队坚守20多年,攻克了山核桃培育难题,无偿传授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2006年,点对点帮扶浙江桐庐翰板村,使该村人均收入翻了6倍,当年就摘掉了“贫困帽”。他不仅带领学生在学术上有突破,更是身体力行,践行朴实的“三农”情怀,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学生。

  在森林培育学科,还有不少这样的“黄教授”:他们帮助安吉县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林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共建15万亩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创建出“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安吉模式”;他们通过竹笋高效定向培育关键技术集成,构建了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在遂昌县建立了1.5万亩示范基地,竹笋亩产达357公斤,为南方竹产区年新增产值5亿多元……

  自1999年成立以来,森林培育学科党支部秉承“文化为先,党建为魂,树木树人,争创一流”的理念,把支部建在学科上,聚集了一批引领国内山核桃、香榧和竹产业研究的专家,通过“一根科技竹,一亩万元山,一群特派员”致力于建设生态高效林业,“把论文写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让一面面“党旗”插在了绿水青山间,形成了足迹遍布省内外的“服务三农党旗地图”。

  “每次跟吴家胜教授下乡进山,农民们都会围着我们问这问那,吴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说。去年暑假在诸暨采样,回来他喉咙都哑了,但他还是坚持带着我们做实验,研究下乡带回来的问题。”今年研三的姚航说起下乡经历,感触很深。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是我们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每年暑假,新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要提前来校,开展实验技能、外语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必读《人品至上》和《细节决定成败》两本书。同时,学科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每位党员教师至少联系5名本科生,让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到导师团队进行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增进对‘三农’的热爱。”在学校党委副书记、森林培育学科教授方伟看来,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育一代代从事“三农”科研和服务的接班人。

  据了解,森林培育学科党支部还要求党员教师率先垂范,主动做到“四进、五导”,即“进课堂、进班级、进学习室、进寝室”和“思想引导、生活辅导、学业督导、实践教导、就业指导”,凭着丰富的学识、严谨的作风、朴实的“三农”情怀,润物细无声,默默教育和引导学生。

  “课堂上我们教给学生理论知识,需要把课上‘活’上‘精’,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开设‘校园绿地管护’实践育人活动等第二课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但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平时言传身教,因此学校把‘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创新做法在全校推广,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职能,通过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促进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把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胡祖吉如是说。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