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真正把文化带入田间地头

开化县打造“四好四新”文化礼堂
2017年02月17日 12:10:16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郑凌红

  1月16日上午,开化县村头镇前庄村回荡着锣鼓声,村民纷纷赶往文化礼堂,参加村头镇第三届封山节暨前庄村文化礼堂“封山礼”。

  “靠山养山,造福子孙,约法村规,封山禁令,代代相传”“圈山施约,保护生态,功在当代,恩泽后人”等朴素话语深刻地阐释了封山育林、保护生态对于当地的意义,同时又将礼堂文化润物无声的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开化共建有农村文化礼堂78座,按照“文旅融合,礼堂成景”的工作思路,逐渐摸索出一套“建管用育”一体化的农村文化礼堂发展之路。

开化池淮.“非遗一台戏”.jpg

  开化池淮“非遗一台戏”

  “好特色”打造农村文化“新地标”

  在华埠镇昌谷村,一座新修建的文化礼堂让参观者眼前一亮。这座文化礼堂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大会堂改建而成,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加入了新颖的设计元素。“今天是创意,明天是文物,将来是遗产。”村支书徐群忠这样介绍这座创意文化礼堂。这座被称为“创意文化礼堂”的建筑不仅承担着文化礼堂的功能使命,还承载着当地几代人浓浓的历史情感。

  像昌谷村文化礼堂这样的“文化地标”在开化县各乡镇已经遍地开花。如华埠镇主打“生态牌”,强调文旅融合;芹阳办事处注重平衡布局,一手抓文化建设,一手推志愿服务;池淮镇以移民文化、蚕桑文化、非遗文化等为抓手,放大礼堂功效,助力乡村建设。2016年12月,省考评组来到开化县实地评估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乡村面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富有开化特色的“两馆一坊”(老年馆、放学馆和手工作坊)得到了考评组的赞赏。

  现在,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彰显地域特色,承载村民情感,传递核心价值的乡村“新地标”。

开化池淮“龙顶茶礼”.jpg

  开化池淮“龙顶茶礼”

  “好活动”营造精神生活“新局面”

  开化县农村文化礼堂自建设伊始,便成为了各乡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各村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地缘文化和时代文化精华,融合进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将它们搬进礼堂,呈现在村民面前,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撇一捺,立于天下”。在大溪边乡大宗伯文化礼堂内,正在举行“七岁开蒙”礼仪活动。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破蒙… …完成了一项项仪式。大溪边乡借助大宗伯文化礼堂,通过活动的形式,将抽象的传统礼仪文化变得生动活泼,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中。

  在池淮镇寺坞村,家家户户种桑养蚕,长期以来形成了丰富的蚕桑文化。自2014年文化礼堂建成以来,村里便会定期举办养蚕技术讲座,编排桑蚕舞,并积极建设百福图和桑园文化长廊,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的好去处。村民方春根说:“文化礼堂就像一个开放的大教室,村民们在这里学习农业知识,接受技术培训。”

  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相继在各地的文化礼堂开展。如齐溪镇丰盈坦村开展“大手牵小手,学习五水共治小知识”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围;“我们的村晚”“ 文化走亲”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到每一个村民的心间。如今,开化县的文化礼堂已经成为特色鲜明、展陈多样、活动丰富的乡村文化综合体。

开化齐溪.“放学馆”.jpg

  开化齐溪“放学馆”

  “好文化”发展文明建设“新阵地”

  饮食风俗、竹马舞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在池淮镇池淮村文化礼堂的民俗馆内,可以感受到淳安移民的传统文化,当地村民对这些展陈有着深切的认同感,这也使池淮村文化礼堂成为当地村民的“精神家园”。状元文化、红色文化、钱王文化、景区文化……近四年来,开化依托文化礼堂,传统地域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

  重视对地缘文化的挖掘,崇尚对村落历史文脉的保护,成就了开化县文化礼堂鲜明的特色。何田乡柴家村等20多个村与县档案局结对,将“红色文化”的带入礼堂,提升了文化礼堂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县志办为华埠镇旭日村等32个文化礼堂提供了村史沿革、地名变迁、姓氏流源、乡风民俗、名人事略等史料支持,同时,整理搜集了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新八景诗、新家规家训等列入礼堂展陈,提高了文化礼堂的文化含金量。

  依托文化礼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弘扬。2015年,开化县开展了“立家规、传家训、重家风”活动,全县上下掀起了挖掘先贤故事、树立家规家训的风潮,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了展示优秀家风家训,承载氏族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各村依托文化礼堂,形成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氛围,使文化礼堂的内涵和村民凝聚力不断提升。自2013年开始,开化开始举办“最美开化人”评选活动。各村的文化礼堂发挥道德教化的功能,将评选出的“最美”人物列入展陈,将“最美”事迹带入礼堂,将“最美”精神带入村民心间。

开化芹阳“迎新礼”.jpg

  开化芹阳“迎新礼”

  “好机制”构建礼堂运作“新常态”

  201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化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部署了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经过四年的摸索、学习、发展,逐渐形成了符合开化实际,礼堂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满意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2016年,开化县围绕“建管用育”一体化目标,在礼堂陈设上,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管理和服务机制的通知》,结合开化实际,对村史村情、乡风民俗、最美人物、美好家园等板块进行严格分类,注重对村庄历史的挖掘和姓氏溯源的整理,同时结合各地实际,增设“时事政策”板块,以展板、宣传窗等形式,宣扬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市县时政热点,同时突出国家公园建设“轨迹”。同时,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机制,围绕“兴办一件实事、认领一批微心愿、开展一次宣讲、参与一系列文体活动、共建一个美丽家园”的结对要求,让每个文化礼堂建设村“资源集中、人气集中、智慧集中”,保障了文化礼堂的建设进度,促进了管理能力和使用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文化礼堂软实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首首“村歌”、 一台台“村晚”、一次次“文化走亲”……文化礼堂将文化带入田间地头,让人民群众“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