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德清:20年设46项“草根奖” 奖励身边的榜样

2017年01月07日 16:26:1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杨新立 孟琳

  政府引导让群众来唱主角

  2006年,德清县文明办牵头多部门组成了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引导各设奖人成立民间设奖协会,并制定出台了民间设奖管理办法。

  "协会的任务之一是为各个奖项设立章程,制定规范,帮助引导和宣传,传递正能量。"德清县民间设奖协会会长王彦方说,比如一些奖项颁奖时,协会出面帮忙组织,请书法家题字,敲锣打鼓给获奖者送上门。乡亲们看在眼里,弘扬正能量的效果出奇的好。

  另一方面,老百姓想设奖不知道怎么办,就由协会帮忙办理登记、备案等手续;设了奖项不知道该颁给谁,就由协会出面与相对应的主管部门对接,对候选人进行审核,并将候选人的事迹在当地媒体进行公示。

  此外,协会还监督各奖项的奖励基金存入统一账户保管,单独设账、分别使用,以确保奖项的公平、公正、公开。

  当某个"草根道德奖"进入评奖程序后,德清县文明办就会协调本地媒体进行报道。

  王彦方说,正是因为政府的积极引导,培育了德清全民崇德向善的土壤和环境,才使得民间设奖由"盆景"变"风景",进而从"风景"到"风尚"。"草根道德奖"设立20年来,受奖人数超过5000人,涌现了一批令人信服的"民间榜样"。

  滴水成川草根释放大能量

  德清县城的黄金地段;余英坊街区内,一座占地400平方米的"道德馆"每天接待着各地游客。近年来涌现的20多位当地道德典型的事迹,都在这里生动展示。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钱素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感动中国候选人"陆松芳;最近的4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德清有3位普通群众入围候选人。

  有了榜样的力量,有了"草根道德奖"的激励,近年来,德清的凡人善举接连不断,百姓由感动钦佩到效仿学习,纷纷自觉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个体到群体的"滚雪球"效应。近年来,德清相继被评为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晚上6时30分,德清县人民医院急诊室门口,沈鑫艳、章伟忠等几位志愿者穿着红马甲准时出现。一辆救护车在门口停下,几位志愿者立即上去帮忙将病人抬下来,送往急诊室,并在病人家属到来之前,帮忙照顾病人,协助做各项检查。据悉,这个名为"急诊陪护365"的志愿团队,每天都有志愿者为病人服务。

  像沈鑫艳这样的志愿者,德清县有3万多人,几乎每10人中就有1位志愿者。德清县志愿者协会会长方明自豪地说:"这与德清良好的道德风尚密不可分。"

  德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林华说,"草根道德奖"释放的民间道德力量让人们看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道德追求,突出了人民群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德清百姓自发自觉追求良好社会风尚的愿望。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