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丝路金融小镇 讲述文化自信故事
义乌丝路金融小镇 讲述文化自信故事
2016年12月29日 08:52:03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吴凌云
义乌到德黑兰班列首发式
30年前,浙江义乌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穷地方,但勤劳智慧的义乌人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糖换取居民家中的废物,从中营得微利,从小本生意做起,渐渐地,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代、第二代纷至沓来,直到成就今天享誉海外的“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鸡毛换糖”华丽转身。
四年前,国家战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花落义乌,义乌再次扛起改革大旗,开拓万千创业新路,争创国家级、世界级“国际商贸特区”。2015年6月,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义乌丝路金融小镇与其他36个小镇,获批入围第一批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一路风尘仆仆,如今经济繁荣,金融崛起的背后,是刚烈乌伤人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商城再发力 打造义乌“华尔街”
丝路金融小镇位于义乌市丝路新区,总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东至春风大道、南至江东路、西至福田路、北至银海路,处于国际商贸城周边核心区域,一期、二期总投资将超700亿元。义乌市丝路新区管委会按照浙江省“拓展众创空间、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的工作要求,结合义乌市自身实际,将规划发展以金融业为主导、体现国际贸易特点的产业小镇,打造义乌版“华尔街”。
在国际商贸城周边核心区域,规划建设以金融业为主导的义乌丝路金融小镇,可为市场转型提供金融支撑,发挥金融造血输血功能。义乌丝路新区管委会曹耿主任介绍说,这将有力促进金融业与义乌国际贸易特定优势紧密结合,加快形成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区域金融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的国际贸易改革。
根据产业定位,义乌丝路金融小镇布局为金融服务功能区、文化会展功能区、国际都市功能区,并将金融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育,集聚传统金融机构和现代金融服务机构,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放眼望去,丝路金融小镇内,一幢幢大楼正拔地而起,昭示着一座城市的雄心和朝气。作为义乌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世贸中心,总投资55亿元,最高建筑达260米,华灯初上时,整座大厦亮起璀璨之光,与夜空星辰相辉映,烘托着这里的极尽繁华,令当地人颇为自豪。
“超高层建筑表达着一个城市的雄心,承载着文化的内涵。盛世花开、龙腾义乌的立意,一方面凸显这组建筑物在这个城市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表达了对义乌经济持续腾飞、繁荣的隐喻。”主持该项目设计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麟学博士在阐释设计理念时表示。此外,与该中心相配套的超大面积的商业裙房,是浙中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与国际潮流接轨的超大型购物广场,将彻底改变义乌商业零售与批发的失衡状态。
除主导产业外,丝路金融小镇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被称为“义乌后花园”的福田湿地公园正是小镇生态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四季广场是福田湿地公园的入口,通道两侧建有大型浮雕挡墙,一排刻画着“鸡毛换糖”等市场集锦,反映义乌市场变迁;另一排刻制义乌的文人名士,如吴晗、冯雪峰等,宣传其生平和思想。福田湿地公园的主要建筑还有溶月泉、水影桥及情景雕塑,最突出的是6组义乌少见的情景雕塑,包括“商通四海”、“舞龙”、“少女与孔雀”、“赶集”、“母子”、“学习”。前3组雕塑体量大、造型生动、意义深远,如“商通四海”寓意义乌商业贸易遍布全球。
诚信夯基础 擦亮市场“金名片”
义乌,有着“浙中母县,八婺肇基”之誉。曾几何时,在摇着拨浪鼓走四方,闯出商贸城名号的艰苦岁月里,义乌人正是凭着“诚信”二字,开拓市场。市场建在哪里,哪里就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坐落于福田街道的国际商贸城,作为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享誉中外,吸引了世界各地客商的频繁光顾。
曾经有人问,义乌市场这么大,商贩这么多,他们是靠什么吸引住顾客?国际商贸城4区5楼,有一个业主,名叫方豪刚。1981年下海经营饰品、袜子、毛巾等商品。为了开拓市场他带着自己的产品跑遍了大江南北,“从义乌到徐州的火车要坐13个半小时,那时候我和几个合伙人去徐州摆摊,一般都睡在座位下面。”方豪刚说。“辛苦是肯定的,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将义乌的好口碑带了出去,同时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到义乌采购商品,我感到非常开心。”方豪刚颇为自豪。他日渐成为徐州地区的常客,当地老百姓都非常信任他。偶尔遇到商品有问题,方豪刚会马上给他们退换。他说:“做生意还是要讲诚信的,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我们义乌人值得信赖,而且市场里商品齐全、价格有竞争力,于是纷纷来义乌进货。”那时,像方豪刚一样的商贩还有很多,他们走南闯北,把种类繁多、设计新颖的义乌商品带到全国各地,随着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他们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可以说,正是这一代商人的披星戴月,才造就了义乌今天的盛况。
回过头看,商海几经淘沙。市场是售卖商品的,而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的,归根结底,市场是人的市场,但能三十年如一日将市场进行到底,没有诚信,万万不行。对此,方豪刚深有体会:“建立诚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才能在诚信的路上不断前行,而一两次不诚信的行为就会立刻将以往的努力全部作废。”
诚信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泓最美妙的文化力量,已然烙印在义乌人内心深处勤劳创业的基因里。
文化有自信 开辟经济新丝路
2016年1月28日,义乌——德黑兰的首趟中国铁路货运班列,从义乌铁路西站鸣笛启程,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顺利抵达目的地。按照规划,该货运班列轨道还将继续延伸,经土耳其等国家,最终到达欧洲。这是又一列开向“一带一路”国家的新丝路“直通车”。
2016年8月13日下午,满载着100个标箱出口小商品的首趟中欧班列(义乌-俄罗斯)开行。此趟班列从义乌出发后,将直奔新疆的边境口岸,转关后经哈萨克斯坦到达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全程7200公里,运行时间8天,比海运快35天,预计年内实现每周开行一列。此前,义乌对俄贸易货物一部分是通过海运或中亚班列运输再分拨,附加值较高货物和跨境电子商务件主要通过国内哈尔滨、郑州等航空口岸出口,大部分以公路运输方式通过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等边境口岸出境。义乌-俄罗斯班列的开行,将有效提升物流效率,运输时间较公路缩短三分之一,运费比空运节省五分之四。
义乌与俄罗斯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目前俄罗斯在义设有常驻代表机构17家,合伙企业2家,2015年临时入境人数10210人次,累计进出口额5.074亿美元。据初步统计,以义乌为货源地,年出口俄罗斯集装箱超8万标箱;近年来义乌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至俄罗斯的日均邮包数量约2.3万件,占浙江省对俄跨境电子商务的半壁江山。
2016年以来,金华货运中心中欧班列开行呈井喷爆发式增长,比上年同比增加了110%。截至8月中旬,已累计开行了62列、2420车,达4840个标箱。金华货运中心提高了出口货物运输效率,打造了一条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国际铁路物流通道,让义乌小百货商品更好地走向欧洲市场,以义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新起点,带动浙中铁路物流整体发展,成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
一直以来,中亚及欧洲是义乌小商品的重要出口贸易地。“义新欧”铁路的开通不仅给义乌小商品市场带来新销路,更为我国的出口贸易注入了活力。丝路金融小镇内的人们已经沸腾,他们开始转变思维,谋求新机遇,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他们有信心全面提升义乌小商品在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推动义乌与中亚、欧洲经贸往来。
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除了“不忘初心”,同样备受瞩目的一个词是:文化自信。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经年累月的进程中,义乌人依靠自己的勤劳、诚信,开创了义乌小商品的美丽神话,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也是他们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自信之源。搭乘“新义欧”铁路,像小商品一样运输到国外的,还有义乌人的文化自信,这正是义乌丝路金融小镇崛起的根基。
未来已来,义乌文化与金融正架起平衡木,不忘初心再出发,勇立潮头敢争先。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2-27车俊在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推进大会上强调
- 2016-12-27干货来了!关于钱塘江金融港湾 你想知道...
- 2016-12-27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从加速“内循环”到...
- 2016-12-26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