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舟山市普陀区:群工能手引领基层服务新常态

2016年12月28日 14:38:23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郑思渊 吴凌云

普陀区群工能手大讲堂.jpg

  普陀区群工能手大讲堂

  走到群众中间去、用群众的思路思考问题、发动群众解决基层问题……为有效破解基层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问题,舟山市普陀区致力于打造一支会说群众话、善解群众忧、能办群众事的群众工作能手队伍,努力以群工能手引领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

  东港街道灵秀社区党总支书记贺飞是普陀区首批82名群工能手之一。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多年的社区干部,贺飞是社区群众公认的群众工作好手。贺飞说,多年基层工作下来,她的经验就是把社区当家,用心经营。

  2002年10月,贺飞担任了东港街道灵秀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上任伊始,贺飞心中就有一个念头,要用现代社区管理理念,让陌生的居民聚起来,让管理有序化起来,让居民认同灵秀,把灵秀当做家,把灵秀人当家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一些小区案件频发,自行车失窃更是家常便饭,居民安全感较低。贺飞就入户走访了解情况,了解到一些居民在1998、1999年购房时交付了物业维修基金,而房地产公司却未实施物业管理。“当时,‘物业管理’这四个字对来自普陀各个小岛的居民还是个新名词,对我也是如此。我只有四处咨询、查证资料,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要求落实。”贺飞一面向居民宣传物业管理理念,一面则奔走开发单位和区建设局争取支持。与此同时,贺飞积极参与制定详尽的小区自治管理实施方案,认为要成立一个通过合法有序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来参与小区管理。

  在她的努力和大多数小区居民的支持下,兴业花园小区成为东港第一个有业主委员会实施管理的小区,164户居民的开放式小区转变为由业主委员会自治管理的封闭式小区。2009年4月,灵秀社区物业联谊会成立,成员17名,覆盖了当时社区内85%的小区。物业联谊会积极调解小区各类矛盾纠纷,促进物业、业委会和小区居民的交流沟通,自治小区管理收费率逐年提高。

  一切步入正轨,社区居民幸福感逐渐上升。2008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新型基层服务模式走进普陀各个社区。“网格工作刚开始,居民不理解,生怕上门的网格工作人员是骗子,我就带着我这张大众脸一遍一遍上门去宣传、去解说、去征集意见;网格团队工作不熟悉、难开展,我就带着一点群众工作的小经验帮着拉队伍、喊口号、策划活动。”

  2010年,灵秀社区首创网格党员接待日,每逢星期日上午,网格党小组长和在职党员接待小区居民来访,解决他们的诉求。这已经成为一条社区与居民“零距离”接触的绿色通道。

  目前,普陀区已有像贺飞这样的群工能手855名,他们有的是镇(街道)干部、村社书记,有的是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网格团队成员和群众骨干。他们还以师徒结对的方式,提高基层干部中的后备干部、中层干部和年轻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同时,普陀区依托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教育平台,采取职能部门集中式专业培训、专家组下基层驻点指导、远程视频异地面对面辅导、技能竞赛展示交流等方式,努力在全区995个基层组织各挖掘培养出1名以上群工能手。

  群工能手选树后,如何发挥作用?普陀区组建了“群工能手宣讲团”,举办“群工能手大讲堂”。日常工作之余,这些群工能手走街道、下社区,向广大党员干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亮出工作法宝。

  截至目前,普陀区共举办“群工能手大讲堂”9期,60余人次上台宣讲,受众人数达2000余人。2016年,普陀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特别在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中,安排了翁世福、王延强等群工能手代表上台宣讲群众工作经验,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提炼“群能妙招”、总结“群能感悟”、编印“群能印记”,编印成《普陀力量》系列图书,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样本、读本、教本,努力在全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