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蒹葭十里洲 水清岸绿西溪美
千顷蒹葭十里洲 水清岸绿西溪美
2016年11月22日 08:27:07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紧盯节点,推进治水项目
狠抓防汛排涝项目。今年4月14日,全省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后,西湖区紧盯主汛期和台汛期为时间节点,坚持赶前不赶后,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上下功夫,全区103个“防洪排涝”项目,年内计划完成100个现已完成75个,剩余25个确保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3个跨年度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前期。同时,对全区所有在建工地和已完成整治的道路、小区13个积水点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根治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了西湖区防洪排涝能力,全面实现了强降雨期间杭州城西地区不再积涝。
紧盯短板,狠抓治污截污项目。全力实施治污水攻坚战,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截污纳管、小沟小渠池塘等小微水体清理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工作。截至目前,今年全区9大类88个“治污水”项目,计划完成67个现已完成41个,剩余26个正在抓紧实施中,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
按照“水岸同治、标本兼治、远近统治、上下合治”的工作举措,前期西湖区借力“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等专项整治,坚定不移地打好组合拳、大执法,唱好治污“三字诀”。一是立足“建”为基,实施八字桥桃花江、杭大路方渠沿线截污管道工程,超额完成市对区雨污分流5公里管网建设任务,实际完成13.318公里;新增污水管网12.5公里,超额完成市对区8.08公里考核任务。二是立足“截”为本,提前完成市对区下达的400个晴天直排口“堵口”工作,重点推进并完成政苑小区、文鼎苑、府苑、政新花园、学院路59号等5个重点部位截污纳管和西溪河沿线公建单位、生活小区24个污染源排污入河现象的集中治理。三是立足“查”为消,结合“环保百日联合执法行动”,对全区水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查处。今年以来,全区共出动环保执法监察人员561人次,检查企业220家次,立案查处涉污行为33起,依法关闭小作坊23家,通过联合执法,对部分企业、八小行业和画室乱排污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针对转塘、三墩区块在建工地偷排泥浆水入河现象,强化城管、住建、林水等部门会同属地镇街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不文明施工现象12起,拆除临时性河道围堰18条,通过强化监管,在建工地偷排泥浆水行为明显得到扼制。
紧盯水质,狠抓清河清淤项目。一是全面开展全区河道问题排查治理。对全区范围内所有河道、水域全面排查,逐一列出问题清单及整治计划, 5月份以来,全区对所有河道开展污染源拉网式排查行动,对所涉直排口及污染源,按照河道流经区域,分别实施主城片区、三墩片区、蒋村留下文新片区、之江片区等分片治理模式,对发现的48个直排口和239个间歇性排污口进行了“逐一登记、一点一策、灭口销号”。二是全面实施河道清淤。河湖库塘清淤是省市年度考核重中之重,年初,在全面排摸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投入资金5331多万元清淤99万立方米,目前,全区已完成清淤量为78.698万立方米,重点推进并完成了西溪湿地主航道清淤、古荡湾河清淤,超额完成省市66万立方米计划清淤量。三是全面实施全区河道引配水工程。全力抓好34个“引配水”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完成29个,现已完成15个,其余14个项目确保在年底前完成,5个跨年度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
上下齐力,
引得清水入城
上下齐力,引“清水”。为确保G20杭州峰会重点工程“东穆坞沉砂池”项目如期完工实现“清水入城”,在市政府和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湖区在5月初确定启动项目建设计划,通过反复论证和实验研究,确定了“短期方式、近期变化”推进东穆坞溪工程,并采取超常规方法和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实验到投入使用,确保了峰会前对西溪湿地水域进行全面引配水,极大地提高了湿地水质感官度,从而实现今年夏天西溪湿地水质理化指标基本稳定在Ⅱ类标准,水域环境质量是历年来最高的一个夏天。同时,根据峰会前多晴天少雨水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全区河道引配水需求和17条重点保障河道水质,西湖区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加大配水频次,拉长时段,抢抓钱塘江潮汛引水,确保了全区河道未发生一起蓝藻暴发和污花泛起等水体突发事件。
生态治理,优“环境”。围绕改善河道水质,美化河道环境,优化推进河岸绿化、游步道、亲水平台、安全设施等综合改造提升。通过污水处理、种植水生植物、设置喷泉曝气、抛洒微生物菌剂、河床地理硬化等措施,全面完成蒋村港、枫树湾港、十字港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苏嘉河、东环河等12条生态河道治理,全力打造全区河道整治特色亮点,全力打造出西湖区“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道新样板。
联动保障,有“落实”。围绕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全区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坚持“河长巡查发现、保洁监管发现、社会监督发现”三类监管主体,全面形成了水环境保障全域覆盖、全员覆盖、全时段覆盖的监管处置网络。并设立了5个应急小组和16支应急小分队,通过编制11个保障方案和预案演练,对全区辖区河道出现污水直排河道、水质突然出现异常、河道保洁不到位等现象和问题,严格落实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做到了及时介入、果断处置、整改有效。按照省、市保障工作要求,峰会期间严格做到重点河道一日三查,8月24日启动“会期保障”至9月6日结束,共出动各级河长、河道保洁员、志愿者等巡查人员1322人次,劝阻沿河洗衣、垂钓人员78名,发现并快速整改涉水保洁和隐患问题152起,切实保障了峰会期间全区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
责任强化,
纵深推进河长制
狠抓“河长制”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河长”作用发挥,多次对“河长制”工作落实作出部署,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区性各级河长集中巡查河道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区级河长、镇街河长、村社河长、河道警长和保洁员“五位一体”管理,建立并实施了《全区河道分级管理机制》,将全区141条河道分成区本级、镇街、村社“三级”实施管理,全面更新了各级河长“公示牌”信息,进一步落实河长职责,做到河长包干河道善于发现问题,将问题解决在群众投诉前、媒体曝光前。
强化“河长制”考核监督。以全面深化“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严格督查考核,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制定出台了《镇街级河长量化考核办法》和《“清三河”反弹问题问责机制》,把河道日常养护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行精准考核;对年内多次月考排名末位的单位,按规定实施问责,切实加强对治水项目的监督检查。
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全区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各镇街成立专业巡查队伍,通过量化考核,全面强化河道巡查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五水共治”,7月中旬西湖区以各镇街为载体,成立了11支民间护河队、两支青少年护河先锋队,聘任了140名志愿者和热心市民担任民间河长,举办了两次全区河长培训,通过建立微信群,实现民间河长日常巡查水环境信息共享,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问题。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西湖区将立足“五水共治”“十三五”规划,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区情实际,向短板聚焦,以治污水为重点,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翻篇归零,砥砺再前行。
责任编辑:朱诗意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