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市书房 书香满城
温州:城市书房 书香满城
2016年12月08日 14:55:19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金照
鹿城文化中心城市书房
市府路城市书房内景
温州首创并已形成规模的“城市书房”,引起了广泛关注。城市书房自2014年开始建设以来,2015、2016连续两年被温州市委市政府列入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至2016年底将建成25家。截至2016年10月底,已建成的17家城市书房合计面积4150平方米,外借图书62万册,办理借书证3.5万张,图书借阅率达230%,共接待市民149万人次,吸引了约等于温州市区人口一半的市民走进“城市书房”享受到便捷的公共阅读服务,形成了独特的“温州阅读”现象。
传统图书馆虽然面积大、藏书多、功能齐,但开放时间有限,一般晚上8点30分就闭馆了。有的图书馆距离市民住所较远,往来不方便。温州市图书馆在2014年初尝试开出了第一家24小时开放的无人值守小型实体图书馆,该馆面积不大,但座落于老城区的繁华商业地段,受到了始料未及的热烈欢迎。2015年初,温州市文广新局和图书馆将这种24小时自助实体图书馆向社会公开征名,征集到280多个的名字,有“书虫日不落”“群书苑”“市民书房”等,经过反复斟酌推敲,最终确定为“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通过嵌入式的布局,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城市的街区、商场、公园等地,在功能上打造了“三个空间”:借阅空间、学习空间和交流空间。市民凭借读者证、市民卡、身份证甚至手机二维码就可自由进入,不仅可以免费借阅图书,还可以在这里学习和交流,为“15分钟阅读圈”的打造奠定基础。
城市书房内的图书调配由图书馆承担,“连锁”运营保证了书籍的常换常新和流动性。同时,城市书房装修高雅,打破了公共文化场所冷冰、刻板的传统印象。如鹿城文化中心城市书房是由法国设计师操刀的简约环保风格,南塘城市书房为美式学院格调,瞿溪城市书房则属传统中式风格。
城市书房不仅是市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展示文明形象的载体。城市书房利用信息化技术等,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实现了读者自我管理和自助借阅。
城市书房还成为了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支点。城市书房带来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和人气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建和已建的25家“城市书房”中,除5家属旧馆改造外,其余20家均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通过与社区、企事业单位众筹合作、多方共建的模式,盘活社会资源,吸引了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鹿城的机关事务局以及龙湾区状元、蒲州街道主动把国有黄金店面拿出来,无偿提供场地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房的建设,也让合作方受益。如瓯海区“梦多多”小镇城市书房,为其增加了15%的客流量,南塘一组团城市书房,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味,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在调研城市书房时说:“温州城市书房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引领了我国城市公共阅读服务的发展方向。”温州市已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文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和质检部门研究制定地方性标准,将其作为城市文化圈打造的一个重要载体。温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张纯芳说:“城市书房作为温州新的文化地标,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我们正在研究制订管理办法,从政策层面为城市书房的长效运行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2-06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承载传统文化记忆 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