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全民参与,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2016年11月12日 14:51:57 浏览量: 来源:安吉新闻 作者:欧阳爱琼

  昆铜港,是安吉县梅溪镇“一溪三港”中重要的河流。潺潺流水绕过翠竹,从独山头村穿村而过,被誉为村里的“母亲河”。一到烧饭时间,河边就特别热闹,淘米的、洗青菜的、剖鱼的……接连不断。村民们信任溪水,米、菜河边洗净后,直接下了锅。

  “这要特别感谢村里的巾帼护水队,要是没有他们,河流不可能像今天这般清澈。”提起护水,村民们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爱港巾帼护水队。这是一支由村里女保洁员、女党员干部、参与家庭护水公约的妇女代表、巾帼志愿者代表组成的护水队伍。2014年10月,为了维护河道整治成效,她们聚在了一起成立了爱港巾帼护水队。此后,每个月,她们都会组织开展集中行动,捡拾河边垃圾、清理河岸杂草、开展护水节水宣传……

  慢慢地,昆铜港恢复了往日生机,河水也变得清澈见底。她们又开始转战小支流,设置宣传牌、上门做工作、随手拍监督……在她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女同胞加入了护水队。爱港巾帼护水队的成员也扩展到了15人,甚至还获得了2015年度湖州市“最美护水队(岗)”荣誉称号。成立巾帼护水队的做法也在越多越多的村庄推广开来。

  据了解,目前,安吉全县已有150支巾帼治水护水队,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开展针对性的“爱水护水”活动,让溪流更清澈,村庄环境更优美。

  在安吉,不只是女同胞,治水、护水、爱水,已经成为了全民的自发行动。

  杭垓镇姚村村,村民方勤海发现流经家门口的清溪里小鱼小虾变少后,2011年就行动了起来。他不仅自费在村口桥头设立了电子警示牌,放置禁止非法捕鱼的标语,而且还天天沿河巡逻,和村干部们一起收缴非法捕鱼者的渔具。对污染河水的行为,他也“绝不放过”。曾有村民因加工笋干污染了水环境,方勤海多次上门劝导,直至村民放弃加工笋干。渐渐地,他意识到环保不能光靠他一个人,于是便自发撰写了《倡议书》,走街入户进行生态环保宣传。在他的努力下,如今,杭垓镇已经成立了生态公益协会杭垓分会,100多名杭垓镇村民自发参与,共同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

  西苕溪河畔,原本收取采砂费的县矿产公司工作人员在商业性采砂活动全面禁止后,摇身一变成了守护西苕溪的护水巡查队。从2012年6月成立至今,他们每天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在西苕溪畔巡查。寻找偷排企业,上门劝导制止,报告执法部门,联系媒体曝光……据初步统计,2012年至今,他们共拍摄涉污染取证照片2000余张,汇报有关部门处理案例90多起,整改或依法处罚的有20多家,依法关闭或停产的有10多家,经过队员宣传教育自行关闭的小作坊有7家。在他们的不断努力和各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之下,原本浑浊不堪的苕溪水逐渐恢复了清澈。

  除此之外,各级团组织也通过“四定”生态文明行动、“青春助力·五水共治”团青集中行动、“保护母亲河”、“环保嘉年华”等,开展治水护水行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吉县还积极开展了环保主题教育,将节水、护水、爱水的生态保护理念写进了教材,编写了《安吉县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小学读本》及《生态文明》,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护水的种子。章村小学还通过设立保护母亲河水质监测站将生态环保的理念付诸实践。

  学校里,学生们每天都会沿着南溪河巡查,对水质进行监测,查看PH值及浑浊度,对河岸垃圾进行清理。这种环保理念在学生心中逐渐生长,甚至影响了整个章村镇。2012年,章村镇十几名在校未成年人学生自发地组成了“保护母亲河号”,一有时间就沿着河边捡垃圾,并劝导周边居民爱护环境卫生。后来“保护母亲河号”队伍逐渐壮大,发展到百余人固定志愿者,团体的名称也变更为“章村护源队”,成员已不再仅限于学生,还包括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妇女、退休的老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如今,章村镇上,每个村基本都有10个以上的护水志愿者。

  从巾帼护水队到全镇自发护水,从原本收取采砂费的县矿产公司工作人员到守护西苕溪的护水巡查队,从学生护水到全镇参与护水……在安吉,护水,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自觉,甚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如此,才守护住了这片令人陶醉的“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徐淑丹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