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绍兴新昌:治水不息,红利不止

2016年10月28日 10:37:22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全苗 孙艺秋

zjrb2016102800026v01b002.jpg

生态家园 章锋烽 摄

  这是一则前不久被多家媒体报道过的新闻:

  绍兴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一个与磐安县交界的偏远山村,这两年因为乡村旅游搞得十分红火,村里一位老太太只是卖玉米饼,一年就赚了二三十万元。

  而一位叫杨文斌的上海“资深驴友”,去年在新昌投资了乡村民宿,今年又准备投资几家民宿……

  但要知道,在几年之前,新昌农村的小溪小河,大多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是持续不断的治水、治污,才让这些“穷山恶水”,成了“金山银山”。

  全面改善环境,让百姓有获得感,能分享治水带来的“红利”,当是“五水共治”最主要的目标。

  近三年来,新昌大力度开展“五水共治”,成绩斐然:2014年成为全省第一批“大禹鼎”获得者; 今年正式获得“国家生态县”称号;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江”交接断面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

  “再捧全省治水工作大禹鼎!”为实现这一新目标,新昌县委、县政府坚持铁腕治水不松劲,特别是对治污工作又作出了“三治一提升”的战略部署,以期给新昌人民带来更多的“红利”!

  “三位一体”:新一轮的治水“倒逼机制”

  今年7月,在绍兴市首批开通“河长通APP”,已注册河长336人。

  8月,建立了“新昌治水”微信群,要求全县各级河长、各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全部加入;同时,又建立了“五水共治、生态新昌”微信公众号,面向的是全县人民。

  从几年前的“双清”(清理河道、清洁乡村),到2013年下半年开始的“五水共治”,连续多年的“治水”,如何保证各级部门不松懈、不泄气?新昌县专门开通了这三个“信息快车道”,从运营的情况看,效果十分明显。

  比如,“河长通APP”对每一位河长的巡河轨迹,都会自动记录,实现巡查记录电子化监督管理,以“倒逼”河长经常性地巡河。对每一次巡河发现的杂物漂浮、河岸坍塌、污泥淤积等问题,拍照上传,然后,小问题当天解决、综合问题一周内必须解决,再拍照上传,问题处置率纳入年终考核……

  新昌县治水办专职副主任、环保局副局长何乐钦说,“河长通APP”开通以来,各级河长的劲头更足了,发现问题的眼睛更亮了,整改措施的出手也更快了,甚至出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竞争”场面。

  那么,如何加强考核的公正性、如何更好地监督?出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怎么办?这时,“新昌治水”微信群“登场”了。

  比如今年8月11日,一位河长在巡河时,发现辖区内某段河道水质异常,还散发出异味,顺河往上,发现污水都来自一段爆裂的污水管道,因事态紧急,河长将这一“难题”上传到了微信群。职能部门看到后,立即作出应对措施,水务集团、园区等迅速派人到事故点抢修管道,环保局同步要求沿线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防止污水外排。不到一天的时间,管道完成了整改,沿线企业也恢复了生产,这起突发事件及时得到了妥善处理,整改后的河道照片也在群里发布。比进度,比措施,比成效,微信群成为了各河长单位赛亮点、比成绩的平台。

  河长通、微信群与微信公众号,是新昌专门构建的“三位一体”的“信息快车道”,三者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信息化治水”的长效机制。

  何乐钦说,对“五水共治”,新昌确实是花了大力气的,是真正的“铁腕治水”。因为几年前,曾出现过一次新昌江严重污染的事故,一度还被国家环保部“戴了帽”,正因为这样,新昌的治水意愿特别强烈,动作也特别大,早在“五水共治”之前,新昌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双清”行动,特别是强势整治了污染严重的医药企业。而这三年的“五水共治”更把这一行动推向了高潮。

  痛定思痛的新昌,就这样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墙角,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姿态,步步为营,步步推进,同时以“河长制”为核心,以部门、党员干部为主力,不断建立更高效、长效的治水机制。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