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温州市洞头区:“靠海吃海”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016年09月29日 09:45:3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余建红 陈 佳

  大北岙民宿一条街.JPG

大北岙民宿一条街。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立足区域濒海、临海实际,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强化党建引领,拿出系列实招、硬招,创新增强村级造血能力,有效激发薄弱村集体经济整体活力,力求让“弱村变强、强村愈强”。截至目前,已完成25个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占总任务量的50%左右,预计到10月上旬全区所有集体经济薄弱村能实现转化。

  紧抓海区管理,增收“护海红利”

  洞头区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做好“海”字文章以促使村集体经济发展是破题关键。洞头区积极探索实施养殖海区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并将此作为区级“一街一策”项目试点推行,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红利得到有效增加。如霓屿街道党工委协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商讨过渡期海区养殖事宜,并出资39万元购买区分各功能海区(可养区、临时过渡区、禁养区)的浮标。制定《2016年霓屿街道养殖海区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全面实施海区养殖申报备案制度和准入制,规定由养殖海区使用人按照标准向所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缴纳海区服务费,以统一管理和有偿使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该制度的建立,能为霓屿街道10个村每年带来93万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个村实现村经营性收入每年9万余元,一举使全街道各薄弱村均实现“脱贫”。除霓屿街道探索海区有偿使用外,北岙街道、大门镇均积极引导村级通过租赁海塘、鱼塘等方式,与产业合作社、渔民合作、协同发展,促进村强民富。


洞头村鳗香主题餐厅.JPG

洞头村鳗香主题餐馆。


  依托海岛旅游,做足“在地经济”

  作为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洞头区秉持海洋、海岛特色,鼓励村党组织通过项目招商、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海岛旅游、观光(渔)农业等特色项目,打造渔家乐特色村、特色旅游村及旅游社区。如东屏街道洞头村党支部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将国际放生台空闲用地与企业合作建设特色旅游酒店,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东岙顶村投入100万元建设旅游一条街出租给村民用于销售旅游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左右的固定租金收入,同时还在景区周边建立三座停车场由无职党员设岗定职轮流义务参与管理,每年为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垅头村和东岙顶村等村党组织积极谋划利用毗邻旅游景区的区位资源优势,依托村经济合作社平台,以村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统一将景区转交区风景与旅游发展委员会管理,每年可以收取5万到90万不等的门票分成。鹿西乡山坪村党支部积极对接中鹿公司旅游开发项目,流转村域内土地170亩,出租山坪观景平台地块土地,预计年租金达8万元。

海区管理.jpg

海区管理。

  发展涉海产业,做优“渔业主项”

  渔业产业历来都是洞头的传统产业,该区紧紧围绕“渔”字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这篇文章,鼓励村党组织通过搭建“村渔”合作平台、成立渔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出租集体围塘和土地等途径,大力发展涉海养殖产业。如北岙街道大王殿村党组织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70%的资金成立村级资金互助会,用于扶持渔农户渔业生产,每年利息收入达60余万元。东屏街道洞头村党组织则利用毗邻渔港优势,引导本村渔农民发展海鳗干加工产业,将鳗鱼晒场出租鳗香主题餐厅,每年收取租金12万,同时建设特色商品体验馆,打造特色产业链,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鹿西乡昌鱼礁村党组织有效利用村集体资金,引导鼓励农户自愿交回承包土地使用权,目前完成全部91亩承包土地的回收,开展集中成片流转土地45亩,2012年在土地流转成功的基础上引进“南美白对虾”高山养殖项目及羊栖菜育苗基地一家,每年可增加租金收入近8万元。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