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得怎样?各级人大督到最基层最实处
“最多跑一次”跑得怎样?各级人大督到最基层最实处
2017年05月25日 08:50:28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记者 施宇翔 通讯员 肖朝红 县委报道组 张泽民
5月22日,在湖州市、长兴县两级人大代表的监督下,长兴县小浦镇的杏香居民宿经有关部门上门服务,现场通过消防验收,拿到了特殊行业许可证。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加快政府自身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为推进重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见效,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了这项改革的调研督察工作。几个月来,全省各级人大和8万多名各级代表迅速行动,采取实地督察、现场走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建议,推动相关改革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跑不完的路,盖不尽的章,补不齐的材料......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一直在路上"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我省创造性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审批以更快速度直达"终点",引来全国关注。
"最多跑一次"是否真的做得到?跑得到底有多快?今年3月以来,我省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发挥自身特有优势,加入到这一改革的督战中。他们俯身一线、立说立行,打出一系列监督工作组合拳,助力"最多跑一次"跑出加速度。
衢州市优化网上审批服务,逐步推出一批"零跑腿"办理事项。
下到最基层——省人大常委会蹲点"剖麻雀"
这一场"督跑",开始于春天。3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就组织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督察召开专题部署会。会议要求,要根据省委的工作要求和具体安排,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把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督察作为上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推动这项改革决策的贯彻落实。
省委有号令,人大代表有行动。省政府部署的第一批、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公开落实情况怎么样?涉及多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流程再造到了哪一步?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不适应改革该如何改进.....在这次部署会上,省人大常委会明确任务,划出重点,将依法监督工作落到点上,落在实处。
全省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们积极响应。新一届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集体督察活动,就瞄准了"最多跑一次"改革。
5月10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6个督察组,对该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工作开展集中调研督察,80余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实地考察杭州市和江干、滨江、萧山、余杭、富阳、临安的行政服务中心,听取相关政府部门及窗口单位有关情况汇报,以及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建议。
"你办理的是什么业务,等了多久,有没有预约服务?"当天上午,正在杭州市民之家办理医保卡的市民焦晓希遇到了调研督察组一行,向她仔细询问办事情况。焦晓希如实相告自己来办理医保卡,11点02分拿到该类事项第208号的号子,一刻钟后屏幕显示前面还有30个人在排队。
"要让老百姓等待的时间再减少一点,能不能增加办事窗口,开通网上预约?""有的等候区人多,有的人少,能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潮汐式动态设置?"调研督察组在经过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后,提出了意见建议。
改革的痛点在哪里?老百姓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又是什么?惟有到群众身边去,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答案。5月17日至19日,由省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带队的调研督察组一行来到桐庐县,开始了"解剖麻雀"式的蹲点调研。
在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督察组现场询问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首批"证照联办"事项清单、政务服务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分水镇便民服务中心,督察组对该中心"非工作时间预约"、三级代办体系、一次性告知单等改革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
"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跑一次"或"零上门"。怎么理解办的这件"事"?在分水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督察组,因为对"一件事"的理解不同,曾导致办事群众和窗口工作人员吵过架。群众眼里的"一件事",具体办起来常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事项。督察组认为,应科学界定"一件事"的边界,制定"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进一步予以明确。
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调研督察一刻不停歇。5月18日,另一组人马则来到海宁,先后奔赴硖石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实地视察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企业代办服务等情况。22日,台州市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督查组汇报了相关情况,市政府负责人当即表态,下阶段改革要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实"字上下功夫。
杭州、宁波、温州等6个设区市及桐庐、慈溪、瓯海等6个县(市、区)......全省多地基层行政服务中心内,处处可见省人大蹲点调研督察人员的身影。
建德市组织特聘监察员对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审批、服务窗口开展集中督查。
督到最实处——各级人大监督办事全过程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效果导向,是我省各级人大秉持的督察方针。他们俯身一线,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在督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近日,在长兴县八都岕古银杏长廊景区,一家装修一新的民宿通过环评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正式开门迎客。业主房小平说,小浦镇景区办工作人员带着环保、质监等职能站所,将"办公桌"移到了自己家中,平时要跑几天的事项,一个小时在自己家搞定。整个审批过程,都在多名市、县、乡人大代表的全程监督之下。
"之前有家民宿自己去办这些证,跑了三五个月才办好。现在有了政府帮我办,省心了不少!"房小平感慨地说。
改革到底能不能带来实质性便捷,成为不少地方人大监督的重点。"民宿业态的发展是八都岕景区提升的重要一环,以往民宿业主自行办理各种证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态的快速发展。"小浦镇人大主席朱洪强介绍说,"在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对这项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确保民宿业主切实得到了方便。"
在一线监督,在干中监督,我省各级人大纷纷亮实招,求实效。"县人大代表丁志元结对监督县市场监管局市场名称登记事项,2017年底实现'最多跑一次';县人大代表许尚春结对监督民政局收养登记事项,2017年底实现'最多跑一次'......"在台州三门,205名县人大代表分领41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每名人大代表至少结对两项。他们采取日常监督、明察暗访、走访群众等形式,全力支持督促结对的"最多跑一次"事项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县人大常委会还选取了若干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开展重点问效。
在丽水莲都区,不少人大代表则纷纷加入"百人体验团",挑刺"最多跑一次"。"这个政务服务网信息查询机怎么用?""我想开家副食品店,需要办哪些证?"5月16日,莲都区行政审批中心迎来一群特殊的"办事群众"。他们是由莲都区各界人士组成的首批"最多跑一次"体验员,专程体验莲都区"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其中,各级人大代表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通过具体办、跟踪问、现场看,莲都区人大代表刘黎明就商事登记业务量大、等候时间久的问题,建议拓展网上、微信公众号预约等渠道。一系列建议当场提出就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及时反馈。
德清新市镇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骑着电瓶车,将不动产权证送到了居民手上。
触到最痛处——不护短倒逼改革落地见效
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督察什么问题;哪个环节滞后,就着重研究哪个环节。我省各级人大查实情、摸底数,做到有的放矢、箭不虚发,确保调研督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前不久,温州市鹿城区一组人大代表悄然来到五马街道办事处办事大厅。窗口办事效率高不高?服务有没有到位?带着一系列问题,督察组决定采取不提前告知的方式,暗暗观察各个窗口的办事流程。
让代表感到高兴的是,工作人员对于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大多能耐心告知,态度良好。但问题也不少。鹿城区人大代表吕英坦言,部分窗口的工作人员对"最多跑一次"内容不甚了解,不能对群众做到一次性告知,同时办事大厅里缺乏对办事流程的公示。
为此,代表们直言不讳地提出一系列建议,督促鹿城区审管办对各部门加强培训,从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角度,理清工作中的问题和阻碍,进一步做好审批事项的梳理和分类,提高办事效率。
鹿城区人大代表张翔认为,代表一线督查,有利于增强窗口单位的服务意识,提高办事大厅的工作效能,从而让办事的市民避免奔波之苦。
"人大代表的关注让我们倍感压力和动力。"在杭州,西湖区政府负责人这样表示。
原来,5月初的一个工作日上午,西湖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人头攒动。在前来办事的群众中,有两名特殊的体验者默默地记下了不少问题,他们是西湖区人大代表、律师戴梦华和大学教授翁晓斌。"只有亲身体会过,才能查找到症结所在,才能让各项政策更接地气,更贴合企业与群众的需求。"参与暗访的两位人大代表这样说。
在人大监督等系列压力倒逼下,不久前,西湖区29位行政部门局长集体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每天有12位局长,其中6位坐进柜台,以工作人员身份办理本部门窗口业务;另6位则以办事群众身份,到其他部门窗口进行实地体验。西湖区发改局局长马定忠在参与了体验周活动后感慨颇深:虽然窗口服务好了,但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监督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我们还将聚焦专题调研后的跟踪督办,就项目审批、项目推进是否真正得到加快,整改清单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反馈的意见是否让群众满意展开督察。"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改革,如火如荼;监督,也将一直在路上。在我省各级人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取得更多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