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余杭:驶入创新驱动发展“快车道”

2017年05月23日 09:14:37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孙明姝 包 勇 冯 攀

  “余杭——我梦想中创业的地方”,如马云所言,许多创业者的梦想从余杭开始。

  “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五千年的沉淀,两千年“运河文化”带来的南北融合,“径山禅茶文化”千年岁月的熏陶……千年的文化造就了美丽余杭,孕育了不懈创业创新的余杭精神。

  近日,余杭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暨2017“智汇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启动大会,给获得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荣誉的科技型企业以及人才团队送出1.0785亿元“大红包”。

  “大红包”背后,是余杭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尊重创新的态度,是余杭以全域创新为目标、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决心,是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高品质都市新区的信心!

  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

  品读近年来余杭发展之路径,一个深深融入血脉并令人们为之自豪的词,便是“创新活力”。从“工业经济大会”到“产业余杭大会”,再到如今的“科技创新大会”,余杭对于创业创新的理解不断深入。

  抓住创新这一动力源,余杭正在以人才引领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科技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日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余杭共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08家,其中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32家,占全市总数的18%。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35.56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突破50%。

  2017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5.66亿元,同比增长9.8%,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9.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91亿元,同比增长8.0%,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1.6%。

  拥有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2016年全区完成专利申请12027件、授权6687件,申请和授权总量排名均列全市14个区(县、市)第2位。2017年一季度,完成专利申请2624件、专利授权1561件,分别同比增长6.32%和17.55%。

  “2016年,贝达药业、诺尔康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17年初,华光新材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列荣誉,标志着余杭区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有了质的提升。

  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目前,全区累计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0家、省级研发中心104家、市级研发中心126家,区级研发中心366家,研发机构梯队建设初见成效。

  比如,华立科技能源大数据研究院是一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现有各类研发、试验、检测设备价值原值达3300多万元。

  得益于2013年启动实施的科技创新“523”计划,目前余杭区已累计培育科技创新园60余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2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为创新创业提供空间支持和服务支撑。

  任何创新离不开人,余杭对于人才的强大磁力显露无遗——人才总量和增量连年列全省首位,累计培育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5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327名,其中“国千”106名、“省千”140名。

  余杭区的整个创新创业氛围也催生了传统产业的时尚嬗变。

  家纺产业一直是余杭的主导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家纺产业提出“跨界、互联、融合、共生”的核心价值理念,主动拥抱互联网,构建需求引导供给、线上线下互推的互联网布艺新型产业链。

  目前,余杭家纺产业积极以中国品牌布艺城为依托,打造集创意设计、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家纺产业创新综合体”,杰丰服装为服务整个杭派女装产业,也在谋划建设“服装产业创新综合体”。通过48路家居网购平台、洗窗帘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家纺商业模式,为家纺布艺“恒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余杭要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说,余杭在产业创新、创新能力、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已驶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

  明确区域产业定位绘制“双创”地图

  从一个个数据上不难看出,余杭正加速集聚创新要素,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升级。余杭区是如何做到的?而这又能带来哪些启示?

  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余杭区重点打造三城三镇+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3+1”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快产业集聚。

  比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成为省内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唯一的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

  未来科技城快速崛起,技工贸总收入、经常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成为省内唯一全国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核心区。

  临平新城产城融合渐入佳境,时尚、电商、产业互联网三大主导产业呈集聚发展态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

  良渚新城发展持续升温,与浙大、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合作不断深化,科创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以上。

  特色小镇发展表现抢眼。7个小镇入选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数量居省市首位,特别是3个省级特色小镇当下均已被视作浙江特色小镇模式之“样板”而备受推崇。

  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梦想小镇集聚创业项目880余个、创业人才近8400名、金融机构570余家,并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队伍,有80余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30.5亿元。

  梦栖小镇集聚创新设计产业项目297个、创新设计人才1048名,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成为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小镇。

  艺尚小镇集聚国内外一流设计师8名、创新型企业376家,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十三五”创新示范基地。

  2016年初,余杭区又对全区29个产业园区、60个科创园区的产业空间现状,进行了梳理,努力呈现各区域、各产业的发展脉络与轨迹,绘制出一幅“双创”地图。

  “明确区域产业定位,谋篇布局、营造氛围、筑巢引凤。”这位负责人说,打造“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培育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支持“双创”发展,余杭区科技局参与制定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成良渚大学科技园等各类科创园区70多家等。”这位负责人说,全区科创园创建面积达31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型企业3500余家。

  此外,“资智”对接撬动发展,余杭区建立科技企业风险池基金,成立区科技担保公司,累计为287家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贷款7.5亿元;对接金融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人才贷”“科技园区置业贷款”等各类特色金融服务。

  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

  企业达到600家

  未来,余杭区科技创新又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其实,早已在《余杭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埋下伏笔。

  余杭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推动科技创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力争到2020年,创新投入将稳定增长,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达到8%。

  同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达到70家;省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达到180家;重点培育提升30家科创园区,区域面积48.5平方公里。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量达到120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4%,增加值比重达到55%;新增股改企业180家,上市企业20家。

  创新离不开人才,余杭区力争到2020年,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000人;培育市级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累计达到10家。

  还有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新金融机构达到1000家以上,管理基金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科技金融扶持科技型企业的资金累计达到20亿元以上。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余杭区一方面抓生态激发活力,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供应链,着力突破薄弱环节和核心要素,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

  “紧盯新一代技术变革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在集聚产业链核心资源上力求有重大突破。”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抓空间强化支撑,针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需求,加快整合、提升、改造和新建各类产业载体,完善孵化—加速—产业化的空间链条,为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提供承载空间。

  “比如,探索推动在‘三城三镇+开发区’核心区块开辟创新创业驿站,提供‘拎包入驻’服务,沉淀、筛选优质项目。”这位负责人介绍说。

  在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余杭区将紧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布局机遇,充分发挥优势,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打通创新产业链,共建创新创业生态圈,着力将未来科技城打造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

  “通过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强大合力,将人才、技术、项目、高校、资本等资源整合串联起来。”这位负责人说,重点通过创新产业链上下游打通、创新创业生态圈共建。

  同时,着力引进世界500强等大企强企,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和高端化,进一步提升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成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优势增长极,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新引擎。

  此外,余杭区还将探索建设产业余杭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集聚政、产、学、研、用、资、介等各类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

  余杭开启科创时间

  还要去美国硅谷

  从5月19日起,2017“智汇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正式开启。据余杭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余杭在科技活动周的基础上引入人才要素,主要致力于突出人才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科技支撑社会创新发展,积极营造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据介绍,活动周期间主要有六大活动:“服务项目产业化、服务企业促发展”专题活动;“创新余杭”科技成果展览;“产业余杭”创新助力活动;“赢在余杭”招才引智活动;“匠心余杭”表彰交流活动;“美丽余杭”科技惠民活动。

  这六大活动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比如,“浙大·阿里·余杭”双创联谊会、全国首个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暨余杭区科技工作者之家揭牌仪式、“余杭工匠”颁奖仪式等。

  此外,“赢在余杭”招才引智活动将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25日在硅谷举行,推介余杭,招揽更多的高端人才。

责任编辑:朱琼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