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特色小镇“特”在哪里?

2017年01月07日 09:45:38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萍

  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风景区的"区",更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集成产业高端要素,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已是初冬,杭州仍然是苍绿一片。连日阴雨之后,太阳从云缝中露出笑脸,初黄的银杏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如金,让西湖更加绚丽多姿。在这南国最后的温润季节,我们行走在浙江特色小镇,感受创新创业的惊喜,采撷改革发展的硕果。

  2015年6月3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一年半以来,浙江特色小镇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热词,小镇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浙江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风景区的"区",更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集成产业高端要素,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瞄准万亿级大产业

  浙江省对"特色小镇"的定义为"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在这一定位下,浙江特色小镇聚焦了浙江七大万亿级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结合自身特质,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旨在将小镇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载体"。

  2014年,浙江省GDP首次突破4万亿元后,2015年,又继续保持在4万亿以上水平,达到42886.5亿。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浙江特色小镇瞄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紧扣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将小镇建设与打造万亿级别的产业紧密结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平台。

  浙江省金融业规模增长非常迅速,2014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934亿元,已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规模以上金融业营业收入超过9000亿元,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999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依托这一优势,浙江省着力打造湘湖金融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月湖金汇小镇、运河财富小镇、嘉兴南湖基金小镇等9个金融特色小镇。

  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中心位置。经过数年的发展和积累,南湖基金小镇成长迅速,成绩斐然,目前已集聚了京东金融、百度众筹、36氪等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125家,成为全省资本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全国金融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预计未来5至7年后,这里将建设成为中国最具集聚效应的"互联网金融小镇"。

  如今,依托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南湖基金小镇的发展更是"快马加鞭","吸金"能力惊人。2016年前三季度,股权投资基金资金规模超3000亿元。未来5年内,南湖基金小镇将引进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及其相关机构2000家以上,管理规模达10000亿元。同时,一批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保险理赔等新型金融企业和类金融企业将在这里集聚,南湖基金小镇将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资本密集度最高、地方金融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之一。

  位于良渚的梦栖小镇于2015年11月启动建设,2016年1月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小镇依托良渚特有的设计基因、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工业设计高地"和"全球聚合平台"的目标,把工业设计创新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创意创造、展示交易、会议会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让小镇真正成为设计梦想栖息的地方。

  梦栖小镇紧盯高端装备制造前端的工业设计,兼顾智能设计、商业设计等各类设计产业,重点实施"科技、人才、文化、金融"战略,致力于打造"设计之都、文化硅谷"。到2016年10月,小镇已聚集148家创新设计企业和630名创业人才;累计完成投资逾16亿元,先后引进企业百余家,其中设计企业近70家;引进创业人才400余名,其中有很多是设计领域的佼佼者。设计会展中心、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中国原创设计博物馆、国际设计学院、浙江工业设计城、意大利时尚设计产业园等一批大型设计主题项目在此落户。

  2016年12月1日至4日,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梦栖小镇举行,来自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50多个设计组织、机构、企业以及院校等的工业设计"大咖"们,约2000多人在这里出席了多场国际峰会、论坛、展览等精彩活动。


  让经典产业在传承中创新

  历史经典产业指的是有千年以上历史传承、蕴含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产业。浙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文房等产业均属历史经典产业,彰显着突出的中国特色。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没有忘记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这些产业,湖州丝绸小镇、南浔善链湖笔小镇、绍兴黄酒小镇、龙泉青瓷小镇、西湖龙坞茶镇、青田石雕小镇等9个小镇即为代表。

  "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作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酿造酒之一,东浦古镇留下了千年的历史印记,至今依然延续着千百年来的传统工艺,街头巷尾、民家院落随处可见酒缸、酒坛、榨酒石等酿酒器具。古镇内依然保留了孝贞酒坊、云集酒坊、谦豫萃酒厂旧址等一大批黄酒历史遗迹,积淀了深厚的酿酒文化。

  在绍兴黄酒小镇"一镇两区"的创建模式中,东浦片区以千年古镇为基础,重点推进黄酒产业创新提升、黄酒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打造融生产观光、展示体验、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不断加强黄酒文化的保护传承,积极支持黄酒企业拓展市场,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015年,绍兴全市黄酒产量超过50万吨,销售收入46亿元,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93%。

  未来,绍兴黄酒小镇将以打造"世界经典"为目标,按照"创新为动力、产业为支撑、质量为保证、品牌为龙头、文化为脉络、旅游为联动"的思路,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发展新机遇,加快建设总投资115亿元的黄酒小镇,规划建设万亩糯米种植基地,大力推进黄酒产业创新、消费升级和文化传承,将绍兴建设成为黄酒产业发展的引领区,让"酒香绍兴,醉美小镇"的口号传遍世界。

  丝绸一直是湖州的支柱产业,有着4700多年的历史,丝绸织造产品占全国的1/4,全球1/5的丝绸产自湖州。1851年湖州丝绸作为中国的唯一产品参加了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并获大奖。湖州丝绸小镇是浙江省第一批培育的特色小镇,位于"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附近,包括吴兴区西山漾片区和南浔区片区。钱三漾遗址博物馆、丝绸文化体验园、丝绸企业研发中心等一大批从历史到创新的丝绸文化、丝绸创意以及丝绸产业等项目将入驻小镇,企业研发运营总部、丝绸市场会展交易、丝绸文化创意体验和丝绸主题公园休闲为主的四大片区,将点缀在小镇四周。

  湖州丝绸小镇着力发展"丝绸+文化体验"模式,定位于集丝绸产业、历史遗存、生态旅游为一体、产城融合的"丝绸文创度假小镇"。未来3年,小镇将形成中央景观主导轴、交通环、丝路环,文化作为核心要素将被突显,丝绸时尚文化、丝绸历史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等思路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展现。


  谋求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最佳结合点

  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新举措、新模式。以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导向,谋求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构筑农村新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建设最美乡村、和谐乡村、幸福乡村助力,是浙江特色小镇的又一突出特色。

  2016年11月26日,在"杭州·临安'互联网+美丽乡村'峰会"上,临安12个镇街、16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阿农巴巴签订了四方合作协议,作为"互联网+美丽乡村"的一期工程。峰会结束后,"互联网+美丽乡村"百名创客临安游学之旅随之开启,创客和投资商们实地考察了太湖源镇指南村和湍口镇塘秀村等美丽村庄,切身体验了临安美丽乡村的美丽人文和美丽经济。

  临安的农村电商闻名全国,靠坚果电商"发迹"的白牛村,有68户淘宝掌柜。2016年1至9月,该村实现网销额2.2亿元,同比增长25%,占临安全市农村电商网销额的10%。白牛村电商协会秘书长张青信心满满地说,"预计白牛村全年网销额可达3.5亿元。"目前,该村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电商户共有12户,其中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6家。眼下,白牛正"牛"气冲天,准备建集农村淘宝、创业孵化、培训学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电商特色小镇。

  在白牛村的带动下,临安各村农产品(000061,股吧)纷纷"上线"掘金。借助冷链物流的异军突起,临安中东部地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一夜"网红"。於潜镇、天目山的小香薯,太湖源的鲜雷笋,高虹的高山蔬菜……争相成为网购族的新宠,网销量爆发性增长。曾经1元一斤贱卖的小香薯,身价暴涨到6元,一"薯"难求。

  位于杭州余杭区的塘栖是浙北重镇,曾为江南水乡十大名镇之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自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试点以来,塘栖镇经历了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三年。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如何满足物质富裕后的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礼堂的建设成为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古镇,过去,农村搞文化活动难度也很大,不像城市社区那么常态化,连个场地都没有。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塘栖镇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五有"为基本要求,投资60余万元,对500平米老厂房设计改造,建起了文化礼堂,使百姓文化生活有了依托,精神有了寄托。塘栖镇现有文化礼堂8个,吸引了山东省、浙江省宁波市的人来参观,舞蹈厅、健身厅、阅读室、棋牌室等应有尽有。在文化礼堂入口处还建有专门的塘栖非遗陈列室,陈列着塘栖最著名的文化遗产——枇杷和米塑,收藏特色古器物50多件。省级非遗传承人黄芳珠的米塑作品,神态生动,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这是塘栖镇区别于其他农村特色小镇的一大亮点。


  特色小镇塑造特色形态

  在特色小镇建设理念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思路清晰。他们认为,"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有山有水有人文,"宜居宜业宜游宜文",让人们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才是众望所归。为此,他们在特色小镇的形态和功能方面提出了要求。

  在形态上,浙江的特色小镇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要求每个小镇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风格,展现"小而美",要求"颜值高",避免"百镇一面",同质竞争。

  在这一要求下,浙江首批37个特色小镇形态各异,不拘一格,有历史古镇,也有现代产业园区;有灵秀水乡,也有奇峻山区;有的在古旧粮仓基础上改建,有的在大运河旁整饬翻修;有的厂房规整,有的稻田金黄;有的山水相连,有的人文荟萃;有的鲜花锦簇,有的绿树成林……行走在不同形态的特色小镇间,心旷神怡,不由地浮想联翩。

  位于浙江西南部的丽水市莲都区依山傍水,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这里森林覆盖率81%,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每立方厘米达3000个以上,生态环境领先全国。在浙江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先后8次到丽水视察,并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尤其对那里的"巴比松画派"记忆犹新。巴比松画派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是世界美术史上重要的风景画派别,而中国的巴比松画派,诞生地就在丽水古堰莲都画乡小镇。

  古堰莲都画乡小镇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也是一座生态田园社区型旅游休闲小镇,建设有特色商业街、精品酒店、画家村等。区域内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505年的通济堰,千年古镇、古樟、古村落……"画乡"的名称,形象地表达了小镇真山真水、自然古朴、如画如诗的江南古镇美丽风貌。

  画乡小镇在设计上将"古堰"和"画乡"分成了2个景区,古堰景区位于瓯江北岸松阴溪畔,画乡景区位于瓯江南岸大港头镇,是小镇的核心区域。瓯江和松阴溪在大港头相遇,汇合处的岸边长了棵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已经成为当地一景。古镇临江的房屋依江而建,大都安装了雕花木窗,从船上看去,古色古香,恍若穿越到了千年之前。

  古堰画乡小镇所在的村落,原来是很穷的村子,虽然守着1500年历史的通济堰,但旅游经济发展较慢,留守的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2005年丽水市依托古堰画乡"生态"、"文化"、"休闲"三大特色,全力打造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商品油画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很多本来在外打工的农村青年都回来盖房,一大批创业青年返乡。如今,古堰画乡已有画商企业42家,画工达200人。2016年上半年,古堰画乡接待国内外游客49.8万人次,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艺术教育基地之一。

  在功能上,浙江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要实现将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集为一体,其中文化和旅游功能要紧贴各自的产业定位衍生发展、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在这里也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力量,形成一个可以聚人气、通人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社区。这也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风景区的最大区别。

  嘉善大云巧克力甜蜜小镇即是定位于"旅游是主线,产业是根基;企业是主体,投资是关键;甜蜜是主题,文化是灵魂;生态是主调,农业是底色"的综合功能小镇。2015年以来,借助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东风,嘉善大云巧克力甜蜜小镇应运而生,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巧克力小镇按照歌斐颂巧克力制造中心、瑞士小镇体验区、浪漫婚庆区、儿童游乐体验区、休闲农业观光区的"一心四区"进行布局。在那里,分不清是巧克力主题乐园还是工厂,除了能参观到巧克力生产的全过程,还能在小小甜品室、巧克力厨房品尝各种口味和造型的巧克力。这里还有巧克力学院、可可园区,游人可以见识巧克力从一棵树、一粒豆"变身"的神奇旅程。"巧克力"三字所散发出的甜蜜气息,也使那里亮出"浪漫大云、甜蜜小镇"主题,举办"甜蜜小镇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成为国内著名的婚庆蜜月度假基地。依据规划,到2017年,小镇工业和商贸产值将达到42亿元,税收收入3.2亿元以上,旅游人数达到26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13亿元以上。


  如何助推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彰显特色。浙江省坚持"特色"引领,以"做强产业特色,做亮形态特色,做深人文特色,做美生态特色"为指导思想,提出具体要求。"做强产业特色"即高度聚焦主业、做强主业,"一镇一业",不能搞双主业、双链发展,甚至是多业发展,必须围绕单一产业进行精确招商。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做最全配套,确保小镇能提供全行业内最全面、便捷、优质的产业配套服务。"做亮形态特色"即小镇的建设形态要"精致",每个小镇都要根据产业特色、地形地貌特点、历史文化脉络,选择、确定好自己的特色风格,让人一到小镇,就眼睛一亮,感觉与众不同。"做深人文特色"即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文标识。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300336,股吧)、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山水文化(600234,股吧),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小镇特色文化。"做美生态特色"即小镇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重视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发展,做到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

  为保证小镇"特色"不湮没、磨损在繁杂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中,浙江省不断创新"特色"机制和制度,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统一部署、规范、评审和检查促进等。

  首先,健全领导和部门联系制度,出台专项特色政策。首批37个特色小镇都有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提高关注度和支持度。13个省级部门整合本部门专项资金,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小镇建设。如省委宣传部负责宣传工作,支持特色小镇强化文化功能建设。省发改委负责规划布局,协调指导特色小镇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指导环保和健康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省经信委负责信息、时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部分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指导全省特色小镇的产业转型升级。省财政厅负责做好享受财政扶持政策特色小镇的审核和兑现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做好享受用地扶持政策特色小镇的兑现工作,指导各地强化特色小镇用地保障,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省统计局负责建立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数据平台,收集汇总季度数据,开展年度评价。省旅游局负责指导特色小镇创建3A至5A级景区等。从2015年起,各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工商局关于发挥职能作用支持省级特色小镇加快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省特色小镇建成旅游景区指导意见》等10多项政策文件。

  第二,创新制度供给,为特色小镇建设制定特色制度。一是把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二是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采用"部门主导排序制",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采用"多部门联合评审制",做到"宽进严定",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三是扶持政策有奖有罚,采用期权式奖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四是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建设机制充满活力。五是不拘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活动,如镇长论坛、季度通报、年度考核、浙洽会、浙商回归、PPP项目推介会、健康小镇论坛、浦江论坛,等等,吸引资本投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承载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冷静思考其发生、发展基础,有其独特背景,不是每个省市都可以马上照搬的,建设中需要避免一些问题。

  首先,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是浙江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是县域经济比较发达,构筑了产业基础。2015年,浙江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近50%。其中,全国百强县17个。二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形成了投资基础。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总量超过120万户,平均每12人中就有一位老板,平均每40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民营经济对于浙江贡献可以用"6789"四组数据来概括:即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经济。三是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强化了技术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方面形成了先发优势,是我国第一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6.26,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社会服务支撑的作用日益凸显。四是大市场与小政府,形成了环境基础。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浙江特别注重发挥全国600万浙商、世界200万浙商的作用,把市场作为主角和主力,政府只做配角和绿叶,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五是国家的支持,奠定了战略基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据媒体公开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充分肯定特色小镇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新闻发布会,重磅推荐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中央宣传部、国家住建部领导,以及工行、建行、国开行、农发行等中央金融机构主要领导都曾亲临特色小镇考察。

  第二,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仍需要注意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建设规划看,空间分离、功能拼凑的做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争取优惠政策和追求政绩,有的小镇只是通过"换新装""做美容"进行包装,没有实质性转变,"新瓶装旧酒"。二是从产业发展看,主业不强、高端谋划不够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些小镇为凑30亿元或50亿元的投资,把项目进行简单拼凑,或是把需要"退二进三"的企业进行简单搬迁,导致小镇产业层次比较低。很多小镇对主导产业发展没有深入研究,不清楚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在哪里,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低。三是从建设形态看,特色不突出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的小镇产业特色不够鲜明,虽然有主攻产业,但引进的项目又不属于这个产业,为完成投资而填补项目。有的小镇生态特色不够鲜明,小镇内外生态环境没有区别,生产与生态功能融合发展的文章做得不深或缺乏特色。有的小镇建筑特色不够鲜明,看起来都差不多,既不像城市又不像小镇。

  第三,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区的考察团到浙江考察,2016年以来,仅云栖小镇已接待各类考察600多次。2016年7月,国家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在《通知》要求下,天津、江苏、山东、贵州、陕西、福建、四川等省市已出台政策,要求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给予人才扶持等。面对大好形势和浙江经验,一是各地要认真分析本地特点以及与浙江的异同,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照搬照抄浙江的做法和经验;二是避免下指标、分任务的传统做法,更不能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不在"特"字上下功夫;三是不"戴帽子""给旗子",坚持创建在先,审定在后,做到"宽进严定"。严把"特"字关,让特色小镇真正成为彰显"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建筑特色"的亮点,成为镶嵌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颗颗特色明珠。

责任编辑:杜玲玲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