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用大数据分类精准执纪
杭州用大数据分类精准执纪
2016年12月18日 15:57:51 浏览量: 来源:浙江法制报 作者:季轩 张倩
收到多少问题线索?运用了哪些处置方式?谈话函询占比多少?2016年,杭州市纪委转变理念,准确把握"四种形态"精神实质,从问题线索处置、综合施策等方面开展积极实践与探索。今年 10月,杭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4463件,谈话函询970次,立案1730件,处分党员干部139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9人。
规范严谨,处置问题线索进入"新常态"
记者到杭州市江干区纪委走访时,江干区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陈春晓正与案管室的工作人员核查比对今年下半年以来处置问题线索的情况。
"今年上半年区里立案数与处置问题线索之比为48.5%,近一半的问题线索进入立案审查程序。谈话函询占问题线索数的27.3%,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陈春晓告诉记者,大数据分析对"四种形态"运用、分类处置问题线索情况一目了然。
据悉,今年起,除了像往年定期发布执纪审查统计分析情况外,杭州市纪委还对全市各级纪检机关运用"四种形态"的情况进行定期数据分析,借此指导各地监督执纪工作。"针对不同情形该谈话函询的就谈话函询,该立案的就抓紧立案,尽量少用不用暂存,防止一拖了之。"杭州市纪委案管室负责人介绍,为了及时、规范、妥善分类处置好问题线索,市纪委用"制度+科技"给出了答案。
今年初,杭州市纪委出台制度规定,明确问题线索的范围及报送方式,并统一归口到案件监督管理室集中收集、汇总管理。同时,为了让问题线索及时、准确"对号入座"进行处置,市纪委还建立了"每周由各纪检监察室集体分析,每月由分管副书记和常委参加集体分析,每季由市纪委书记主持集体分析"的三级集体排查和处置问题线索的规范化管理机制,逐人逐件进行研究分析,集体确定处置意见,实现问题线索的动态"清零"。
在此基础上,市纪委创新研发"问题线索管理系统"监管平台,使问题线索从接收到审批流程、办理进度、处置完毕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实时监管之下。
据统计,今年10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4463件,同比上升100.9%;已了结2199件,同比上升263.5%。
综合施策,在精准执纪中提升公信力
今年以来,杭州市注重整体把握实践"四种形态",综合考虑政治生态、性质情节、觉悟态度、整改实效等,针对不同违纪情形采取不同处理措施,推动监督执纪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比如,在个案中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适时运用警示教育、集体诫勉谈话、思想引导等工作。同时,各地各单位加强对执纪审查情况开展经常性、综合性地分析研判,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本地本单位政治生态,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前不久,杭州市纪委驻市卫计委纪检组组织的专题警示教育学习引起了系统内党员干部热议。此后不久,某单位"一把手"李某主动找到了纪检组长王秀清,讲清了违规发放福利问题。
"今年以来,市卫计委系统中主动找纪检组织谈话的党员干部有78人次,相比以往大为改观。"王秀清介绍,该纪检组在实践'四种形态'中运用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发放建议函、提醒函、警示函和问题约谈等做法,让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纪律和规矩意识。
"实践'四种形态'面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绝不能机械对应、生搬硬套。"杭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擎苍说,要善于正确运用红脸出汗、组织处理、党纪处分等多种方式,从讲政治的高度精准执纪,不枉不纵,才能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相统一,推动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相关阅读
- 2016-12-17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和党委委员 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