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覆盖方便村民 财务信息一目了然武义将村级“三资”放在制度监管的笼子里

2016年10月17日 16:10:35 浏览量: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杨学忠

  “村级每月5日之前要报账,10日之前必须要在‘三资’监管网络平台上‘晒账单’,村民们非常关注村里的各项收入支出。我们把上月村级‘三资’信息数据扫描到电脑,以便村民网上查询。”浙江省武义县壶山街道中心主任吴宝进说,如今辖区33个村的报账员,会定期到该街道办成立的“三资”服务大厅,结算本村上月账目。

  这些做法令群众拍手叫好,其一方面调动了村民监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开了村账街道办管理的先例,消除了村干部与村民的信息不畅问题,使村民有气也消了,有矛盾纠结也化解了,拉近了干群的距离。

  村账网络监管

  账单信息说话

  在村账管理上,武义县近年来推行村级“资金、资源、资产”(以下简称‘三资’)的网络信息服务,让信息网络全覆盖。

  “拍板权其实也是个烫手的山芋。以前我们村干部一心想为村里省钱,有些小工程使用包清式的形式施工,但村民们还是会猜疑,我们也很委屈。现在,通过‘三资’监管网络平台,村民全程监督,我们的压力小了许多。”壶山街道办清塘村党支部书记廖增柳如此说。

  现在,村民们如果对某个项目有疑问,只要在家打开电视机或手机上网搜索,就能点开本村级的“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其上面的账目一目了然,方便村民随时查询。

  动态录入透明

  制度监管有方

  据悉,武义县有18个乡镇街道和度假区、555个村经济合作社的监管资金约5个多亿。通过村级资金和原始凭证的实时录入、动态查询的实时监管,有效解决农村集体资产收支处置不透明、监督管理不到位、审核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为提高“三资”管理服务水平,武义县由纪委、组织部、农业局等单位统一规范制定关于加强村级集体“三资”承包(租赁)合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村级财务票据规范管理等一揽子制度,对村干部岗位职责、资产管理、账户设置、财务审批、票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通过找准村级权力运行的风险点,让“三资”放在制度监管的笼子里。

  武义县壶山街道党委委员、纪工委书记谢晓燕说:“为了解决村干部承揽本村工程的问题,街道对村级建设工程进行了严格规定,凡5万元以上的村级工程必须要由‘六支笔’进行层层把关审批,有效杜绝村级建设工程中的腐败隐患。”

  重抓制度建设

  实行责任审计

  武义县要求每个行政村,大到重大工程建设,小到一支笔的支出,都必须进行账目审核、公开。武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宽民说:“通过制度建设、监督执纪,使政府服务、村民自治、民主监督等措施有机融合,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漏洞。”如今,制度有了,那么如何执纪呢?“如果出现截留挪用集体资金、私设账外账‘体外循环’、逃避监督等问题,我们会采取纪律审查和经济审计‘双审联动’的模式。”

  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问题多、信访多的重点村进行重点审计。同时,对乡镇街道(度假区)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适时进行监督审计,通过双向审计办法,查找监管漏洞和腐败隐患,要与年底综合考核直接挂钩,从而加大责任追究。此外,武义县结合村级干部的特点,还专门对村级的工程、村干部的误工报酬等方面进行了细化规范,并统一了补助标准和报销范围。

责任编辑:陈一良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