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个资源小省何以频频闯关实现可持续发展,请看——

创业创新的浙江基因

2016年08月11日 07:54:32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苏靖

  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些知名企业的动向,往往成为全球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段时间,大洋彼岸有不少人在关注豪华轿车Karma上市后售价几何。Karma是万向集团并购美国菲斯科公司后重新打造的豪华电动跑车。此前,万向已在美国收购20多家企业。这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工厂平均年净资产回报率超过80%,远远高于美国同行的平均水平。

  8月9日,阿里巴巴推出的人工智能ET,现场表演模仿马云说话,还“解说”了一段NBA的视频。不仅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大数据公司的阿里,新动作常常让业界吃惊。

  经济学家或许想不到,打铁匠出身的鲁冠球能让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的常青树,甚至能在美国频频创造让当地企业扭亏为盈的奇迹。自称不懂电脑的英语老师马云和他的团队15年奋斗创下了纽交所史上最大的IPO,树立了新经济领域的又一个典范。

  万向、阿里,不过是一百多万家浙江企业中的两家。浙企正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浙商已成为海内外知名商帮。他们是今天浙江活力的源泉。

  因为这里的经济发展模式、创业创新活力,浙江被经济学家称为中国经济的“模范生”。这个资源要素禀赋稀缺的省份,经过多年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0年居全国第四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15年、31年居各省区首位。

  凭借灵敏的市场嗅觉和创业创新精神,浙商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创业创新,正是浙江破解发展难题的“神器”。

  无中生有的创富者

  没有森林资源的嘉善,发展为一个木业大县;没有毛皮资源的海宁,却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这样的故事,在浙江比比皆是。这被经济学界称作“零资源现象”。

  “零资源”产业的奥秘就在一个个浙商的创富动力中。据不完全统计,没有资源依托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在浙江有300多个。这些农民创造的块状经济成为推动浙江农村工业化的支点。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工业化初期的浙江,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产业,覆盖轻纺、皮鞋、经编、电器、小家电、打火机、玩具、领带等众多行业。在工业化进程中,浙江“无中生有”形成了一个个产业集群,这样的“零资源”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了多个百亿级产业。浙江的“县域经济”也因此闻名,近年来的县域经济百强榜中,浙江的县市区入围数量常居前列。

  为不受资源约束,数以百万的浙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创下了庞大的浙江人经济。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国内创业的浙商所创造的营业收入规模,就接近于浙江省一年的GDP总量。而在海外创业的浙商约有150万人。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