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及南京 宁波不及合肥?不是特大城市又何妨
杭州不及南京 宁波不及合肥?不是特大城市又何妨
2016年06月14日 08:46:37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南京的定位是长三角城市群唯一“特大城市”(上海是“超大城市”)。杭州与合肥、苏州同为“Ⅰ型大城市”,宁波为“Ⅱ型大城市”。于是坊间疯传“杭州不及南京,宁波不及合肥”之类的论调。
杭州、宁波网友“被抛弃”之感纯属误会。该规划划分标准仅仅是依照城区常住人口。这并非长三角城市群规划首次提出,依据是国务院2014年11月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而且本次也只是根据两年前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跟本轮规划关系不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个浙江本身就不是以面积、人口见长的。浙江今日之成就是因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充分而完善的市场环境。浙江没有一座特大城市,可能带来资源整合方面的不足。但浙江充分扬长避短,过去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全省协调发展,成就了中国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
当下浙江正通过大力发展都市区经济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此前召开的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型城市化的方向:一个把全省当作一个大城市来谋划和建设,以都市区为龙头、中心城市为骨干、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全省城市发展格局正在清晰呈现。
特大城市发育不足绝不意味着要通过“摊大饼”来实现粗放增长,而需要城市功能定位更加精准。现在浙江已经找到了既做强大城市又可以有效避免城市病的好办法,就是都市区与特色小镇。
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对城市、开放、城市群有着极好的思辨性概括,他在《城市的未来》中写道:“城市的希望在于城市之外。”都市区强调基于较为发达的交通体系形成的“通勤圈”,空间范围大于中心城区,但小于核心城市及周边城镇的行政区“简单叠加”。本质是以核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强大服务和创新功能,对周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产生辐射及带动作用。
此外,比较今年国务院对杭州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2007年的批复,杭州的城市发展定位新增了“美丽中国先行区”这一提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其中之一正是“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这与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建设“两美”浙江相得益彰,也符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工作导向。能跻身特大城市固然光荣,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样重要。因此,杭州要努力不辜负国家对“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期待。围绕呈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共成长,全力推进东方品质之城建设;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全力推进“美丽中国的样本”建设。
■浙江新闻+
长三角26市要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
近期,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公布了发改委、住建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显示的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共26个城市。规划中明确,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明确提到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
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规模等级
具体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26个城市,包括了江苏的9个市。
规划期为2016—2020年,中期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远期展望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巩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