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总书记会见的英模集体中有他们 这个公安局为啥这么牛

2017年05月20日 10:17:13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李攀

  便民贴心,老外也点赞

  开放包容是义乌的特质和态度。往来流动的人群中,一座城市的温暖,常见于细节,比如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次便捷的服务。

  今年5月初,利比亚商人Ahmad决定来义乌“淘金”,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入境我国的外国人在旅馆以外的其他住所居住或者住宿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住宿登记。

  让他高兴的是,在义乌的小伙伴告诉他,来义乌可以不用一趟趟往公安窗口跑,在手机上就能完成登记。这得益于去年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专门开发的“境外人员微信登记系统”。Ahmad在朋友的指导下,打开“义乌公安”微信公众号,选择掌上警务外国人登记栏目,将自己的姓名、护照、住址等信息填报上传,只用了几分钟就完成申报。第二天,民警上门服务,对申报信息进行核实。“实在太方便了!”Ahma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竖起了大拇指。

  同时,针对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义乌公安还开发了流动人口微信登记申报功能。据了解,自微信登记申报功能开通以来,义乌流动人口微信登记申报数累计达47万,占总量的53%;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有18312人,占总量的70%。

  中国人常说来者皆是客,义乌公安推出的一项项贴心又便民的服务让客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去年7月,义乌首度推出外籍商友卡。来自塞内加尔的商人苏拉是第一批申领到外籍商友卡的外商。说起这张小小的卡片,苏拉赞不绝口,“以前我们出门总要随身携带护照,办事的流程也比本地居民复杂,现在有了这张卡,感觉自己就是义乌人。”

  在义乌的外商展示商友卡。

  外籍商友卡在义乌具有与护照类似的身份证明功能,可用于支付公共服务消费,在基本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也享受与义乌市民同等待遇,免去了外商拿着护照到处跑的麻烦。外籍商友卡推出半年多,办理数超过1万张,基本覆盖常驻外商人群。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寓管理于服务的“良策”,培育引导外国人“知中国法、守中国法”。

  便民贴心的服务,“点赞”的可不止老外。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启动以来,义乌公安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推出多项举措:协调交警、高速、火车站交通处罚与行政执法窗口一体化;优化内部流程,17项户政事项有15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窗口365天无休服务……

  改革创新,收获安全感

  夜幕降临,来自巴基斯坦的小伙儿“阿酷”来到义乌稠城派出所,熟练地套上治安巡逻红袖章,和民警一道开始沿路巡逻。“您好,麻烦出示下您的护照,或者外籍商友卡”,“阿酷”的业务看起来很娴熟,他是当地“洋协管队”的一员。

  在义乌市稠城派出所的辖区内,常住着来自数十个国家的3000多名境外人员,这里的宾王社区也被叫做“联合国社区”,语言不通、文化不同、风俗各异,给当地社会管理带来了难题。

  义乌民警列队巡逻。

  为此,辖区派出所成立了由20多名在义乌经商的外国人组成的“洋协管队”,为治安管理提供有益补充,既节省了警力,也让客商倍感亲近。不少队员还和派出所民警成了“铁哥们”,发现异常情况立刻上报。

  组建“洋协管队”,创新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是近年来义乌公安面对日益庞大的人流、车流、物流和复杂的治安情况,不断激活创新“基因”,补齐短板的缩影之一。

  今年年初,义乌公安启动实施辅警待遇“一岗一议”的年薪制,待遇和能力挂钩,刑侦大队辅警、“痕迹专家”蒋燕成为第一批受益者。10万元年薪,这是对当了近20年辅警的蒋燕工作的肯定。义乌市委常委、公安局长詹肖冰对记者说:“辅警也是警,是义乌警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队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从优待警,就是要民警辅警一视同仁。”

  这项温暖的制度激励着义乌全市4000余名辅警。辅警待遇好一点——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厅长徐加爱提出的一个“小目标”,而义乌无疑走在了前列。

  种种创新举措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提升群众获得感。据统计,去年义乌群众的安全感从97%上升到98.75%。

  今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一带一路”建设这条充满机遇和活力的路径上,有义乌公安的默默坚守和付出,他们是参与者更是守望者。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