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育扶贫报告:建议贫困家庭子女全免费教育

2017年02月12日 15:50:30 浏览量: 来源:环球网 作者:于明山 潘子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上午在京发布我国首部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报告提出,“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生活费)政策并没有免除贫困家庭子女其他必要的求学费用,为避免“因学致贫”现象发生,建议国家实行贫困家庭子女全免费教育政策,防止“因学返贫”。

  蓝皮书披露,目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基础教育效益不高

  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拮据,且大多为“吃饭”财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主要用于人头经费,对于教育事业费中的公用经费,有的地方几乎为零,教育费附加征而不返或随意挪用现象较为常见。

  学校数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

  教育经费短缺致使贫困地区学校数量不足,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贫困地区学习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不仅表现为设施老旧,部分设施还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教学用品,如实验仪器、图书配备等都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的校舍、图书、实验仪器设备等增设以及更新无法得到资金支持。

  教师整体数量不足生师比过高

  师资投入不足,数量缺额,结构不尽合理,素质亟待提升。一方面教师整体数量不足,生师比过高,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现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偏低、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学校无力满足教师培训、外出培养、观摩学习的需求。有的地方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贫困家庭无力使子女接受更多教育

  许多家庭无力支付孩子上学所需学杂费用,不少贫困地区的学校贫困学生占比较大,往往因家庭无力负担上学所需费用,正在或即将面临辍学。许多家庭受打工潮的影响,认为外出打工比读书更有用,个人教育需求不足,教育不被重视。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辍学并非由经济困难导致,而是由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不足和自我期望值不够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贫困地区教育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贫困地区很多学校还未建立激励制约机制,不能调动学校行政人员与老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授课教师,缺少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和倾斜政策,致使不少教师不安心、不愿意扎根贫困地区工作,甚至跳槽、逃离教育行列,不能稳定和促进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度有待提高

  目前“普九”成果是低标准的,且基础相当脆弱,还有15%的人口覆盖地区(主要在西部贫困地区)远未实现。即便在“普九”已验收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也很不稳固、质量较低,不少地区的辍学率出现明显反弹。

  

责任编辑:朱诗意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