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我的支部我的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平湖样本”

2016年11月10日 08:42:4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何苏鸣


  战斗力

  “红氧吧”里来充电

  工作苦不苦?

  林埭镇保丰村(林埭社区)联合党委书记潘温丽思考半晌,竟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苦,是因为这几年村里中心工作繁多,忙得脚不点地,家都顾不上;不苦,却是由于村里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再多的苦,想想也值得。”

  11月6日,星期天。潘温丽一早就出现在了村里的孝风先锋站。“保丰学塾”每周末在这里开讲,不仅是村里的家长带着孩子,临近村庄甚至镇上的家庭也都会来听课,不来看看,她放心不下。

  不过,她也知道,自己的这份担心有点多余。村民党员朱晓燕,还有入党积极分子陆亚华,每回都会赶在她之前来到现场,维持秩序,吆喝帮忙。在潘温丽看来,村里党员们的这些转变,离不开党员先锋站潜移默化的影响。

  去年底,平湖按照“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先锋站活动阵地”原则,利用村级闲置用房、民情茶室、党员家庭等建立农村党员先锋站,统一进行“七个一”(一个标识、一面党旗、一份活动计划、一套规章制度、一名党建指导员、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一套远教设备)标准化建设,并依托先锋站,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先锋指数考评等制度,切实增强党性意识。

  为更好地激励党员参与村务,服务村庄发展,平湖还按照“就亲就便就熟”原则,由党员主动申请联系5至10户农户,在“四必到、四必访”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四必评”,即村内评选先进荣誉、落实困难救助、组织政治审查、开展创建评选时,必须经联户党员评议,带动群众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真正把党员先锋站打造成党员家门口的“红氧吧”、党群面对面的“连心站”、基层问民情的“联络所”。

  如今在平湖,451个以自然村落、村民小组、城乡一体新社区为单位设立的农村党员先锋站,逐渐成为了群众的服务站。先锋站里,每名党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村民有什么急事难事,首先想到的是找结对党员。

  今年以来,党员先锋服务站在过去每月25日组织“两代表一委员”驻站接待的基础上,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司法局,从“三官一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中选派驻村“平安书记”,更好地服务基层百姓需求。截至目前,平湖市共选聘98名“三官一师”,到全市121个村(社区)中担任“平安书记”,基本实现了“平安书记”在平湖各村(社区)的全覆盖。

  “充分调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让大家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享受到干事创业的获得感。”平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平湖选派镇街道干部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信访维稳等工作一线锻炼,着力打造“全科型”乡镇干部。实施村书记“领雁工程”,采取集中培训、月度例会、异地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村书记综合能力,“现在,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破难、敢于创新、不怕得罪人的‘四敢一不怕’精神正成为所有平湖党员干部的追求。”

  持久力

  贴心“娘家人”在身边

  工作累不累?

  平湖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何鸣宇的犹豫在预料之中。

  累,是因为全市320多个社会组织、近6000名党员的日常管理,她都要操心;不累,是因为看着创益园里的党组织从无到有,看着这些社会公益的热心人对党组织的日益认可与追求,“满足感爆棚,累并快乐着。”

  何鸣宇告诉记者,2014年12月,平湖建立全省首个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协调各职能部门、基层党委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可在综合党委成立之初,自己是“孤独”的——园区里整体公益氛围确实好,可大家对党组织都有点视而不见,“很多人觉得,我做我的公益,和党组织没有关系。”

  “对社会组织来说,党建最重要的作用是引领,我们的作用,就是让他们找到‘娘家’。”何鸣宇说,为了打造这份“娘家”的温暖,她和同事们一直在努力。

  三叶草社工服务中心是一家专门针对失独家庭心理调试的社会组织。2014年成立之初,中心的3位主要工作人员都是普通群众。为了拉近和他们的距离,何鸣宇经常在休息时间找他们聊天,他们外出服务时,她也跟在一边仔细聆听观察。

  “刚开始,何书记说要跟着我们出去参加活动,我没在意。她反复说,‘这么好的服务,应该让更多有需要的人享受到’,我同样没在意,以为只是对我的鼓励。直到有一天在综合党委的帮助下,我拿到了市卫计局的每年15万元服务项目计划书,我才真正意识到,综合党委是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发展成长。”中心负责人王晓珍说。

  创益园的发展让何鸣宇欣喜。近两年来,社会组织数量以每年15%的比例增长,目前全市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18家,备案管理社会组织1330家,党组织覆盖率达89.14%,工作覆盖面达到100%。

  建立长效运作机制,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是平湖一以贯之的目标。结合全市“退低进高”“退散进集”“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 以跨镇街道“飞地”抱团发展模式,腾退、复垦农村“小、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到区域条件优越、产出效益高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展物业项目。2015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度增长23.8%。

  “原来说起党建,很多人总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可现在他们明白,党建也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平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群众注重看到实打实的效果,基层党组织要想发挥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围绕服务主题,注重练硬功、用真功、做实功,切实让群众真受益。”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