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抓党建促脱贫如何发力

挂职干部的“加减乘除”法

2016年10月25日 14:17:12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乐文 龚仕建

  在陕西商洛市商州区任家村,有一片300多亩的核桃林。核桃林出口的大公示牌上写着“项目负责人陈弢”,他是商州区的挂职副区长。商洛市挂职干部“十百千”工程启动后,他和其余9名市直单位副县级干部被选派到全市7个县(区)挂任党政副职,专职脱贫攻坚。

  陈弢的原单位是商洛市林业局,利用自己的特长和原单位资源,他为商州区引进了这片林下经济“试验田”。“截至今年6月底,贫困人口通过核桃流转、合作经营、核桃园务工,最高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最低收入也能达到3000元以上。”陈弢说。

  如何确保挂职干部挂实职、干实事,在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有力推进精准脱贫的工作?对此,商洛市启动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十百千”干部挂职工程:选派10名市直单位副县级干部挂任县区党政副职、10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科级干部挂任镇办党政副职、1280名优秀党员干部挂任村(社区)第一书记,协助各级党委书记抓党建促脱贫。

  党建+脱贫=一个“龙头”带动

  丹凤县武关镇毛坪村的张占林是一年前才入党的新党员,但提起致富经,他是“老把式”。吴宏伟被派驻在村里做第一书记,听说张占林在外生意做得好,便时常与其“拉话谈心”,希望他能把合作社的茶叶生意带动起来。“张占林放弃了自己在商南的窗帘生意,带领大家做茶叶,现在合作社的‘小作坊’都被他经营成‘华薇茶厂’了,还被省上命名为省级示范社。村里有50多户贫困户在茶厂上班,弄得好的,一年有两三万的收入,就是少的,也有1万吧。”吴宏伟说。

  “村里认我的本事,乡亲也觉得我能带着茶厂帮他们脱贫,我很有心劲儿做得更好,虽然过去做窗帘生意赚钱,但赚不来乡里乡亲的信任呀。”张占林说,村里已经推选他做村委会主任了。如今,把“能人”培养成党员,带领全村人脱贫,已成为商洛很多村的一条发展“路子”。

  原单位-原工作=一门心思脱贫

  商洛市水务局副局长吴春亮在商南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最近一个月他只回了两次家。在协助抓党建工作的同时,他牵头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商南是茶叶和香菇的种植集中区,茶叶和香菇种植对水质的要求高,但这里还在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利设施灌溉,设施很陈旧,一遇到旱年,种植损失就会很大。”吴春亮说,通过自己的原单位水务局,他已将农田水利项目谈得差不多了,设施建成后,商南至少能实现一万多亩土地的旱涝保收。

  “十百千”工程启动后,要求干部挂职期间,不再承担派出单位分配的工作。明确分工,夯实工作责任,使派驻干部可以发挥自身特长,一门心思抓党建促脱贫。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娘家心”总是没少操。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