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90后”诸暨小伙:我要当一棵胡杨,把根扎在天山上

2017年05月21日 08:45:09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从沿海发达城市奔赴茫茫天山去做志愿服务,这个"90后"诸暨小伙,在结束志愿服务后不但没离开,还报考公务员扎根南疆做"村官",做南疆村民的贴心人。

  他是26岁的赵奇。昨天晚上8点,刚刚走村串户回来的赵奇匆忙接受了记者采访。吃过晚饭后,他们还要开会讨论村情,时间可能要持续到凌晨2点。这,是他的工作常态。

  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

  新疆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塔沙漠西北,有一个维吾尔族小村落——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乡的托万克阿热勒村。赵奇就住在这个村子里,一间15平方米的小屋。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驻村管寺"干部赵奇就起床了。在简陋的小屋里煮一碗面条,吃完后就出门忙碌。

  赵奇刚来时维吾尔语不好,但他聪明好学,很快就能用维吾尔语与老乡们交流了,与村民打成一片。

  托万克阿热勒村是个相对闭塞的村子。从前,这里的村民很少看到汉族人,更别说与汉族人交流了,现在忽然有个汉族小伙子天天在眼前转来转去,不仅会说维吾尔语,还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让村民感到特别新鲜、亲切。

  老人一看见他就眉开眼笑,孩子们常常像猴子一样挂在他身上。赵奇时常教村民学汉语和电脑技术,给孩子辅导作业。农忙时,他就去田间地头走访,有时干脆撸起袖子一块干。最让他骄傲的是,今年他帮助村民引进内地的甜高粱种子试播成功,正等待收获。如果这项技术成功,将大幅增加村民收入。

  到村里工作以后,赵奇没有"下班"和"周末"概念,从早到晚、一年到头都在忙碌,偶尔休息一天。

  看到小伙子这么辛苦,村民经常拉他去家里吃饭,考虑到不能增加村民的负担,他总是推辞。有时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赵奇偶尔也会去一次,但去时总会给主人带些小礼品以表谢意。

  一步一步走到最基层

  村民有什么困难?惠民政策懂不懂?如何因地制宜致富?摸清这些情况是驻村干部赵奇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托万克阿热勒村一共有4个自然村,386户1600余人,家家户户的情况赵奇都了如指掌。当然,赵奇并不仅仅是信息收集员,他是个特别有想法的人,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改变这里落后的现状。

  算算日子,赵奇来南疆已有4年。赵奇1991年7月出生于诸暨市王家井镇,2013年7月,毕业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当时,他满怀激情响应浙江省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来到新疆。当时有同学志愿服务不到2个月,因为条件太艰苦,中途放弃了。但赵奇却干得热火朝天。

  当时,绿皮火车把赵奇送到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赵奇在该团的林牧站工作。他利用自己所长,帮助该团开网店、办快递公司,把网络销售系统做得风生水起。赵奇因此成为十四团的大红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视对他进行了专访,阿拉尔电视台、新华网等新闻媒体对他做了专门报道。

  初尝成功滋味,赵奇信心大增,立志要在新疆大展身手。因此,当志愿者服务期满时,他决定留下。那批志愿者一共51人,他是唯一留下的人。2015年1月,他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乡农业农村经济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赵奇也因此成为浙江省在志愿服务西部之后,通过考公务员立志扎根当地的第一人。

  喜欢这片土地的芬芳

  与同龄人相比,赵奇走的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从西部志愿者到南疆公务员再到驻村干部,他一步步把自己推到最基层。很多人对此并不理解。

  昨天,记者问到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时,赵奇袒露了心扉。

  赵奇说,维吾尔族百姓朴实善良,他打心眼儿里想走近更多百姓,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繁忙的工作、艰苦的条件,没有使赵奇气馁,反而让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了。在赵奇内心深处,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一带一路"建设在实施,可是怎样把它与这里的老百姓联系起来,他渴望去实现这个抱负。

  2016年,机会终于来了。新疆实行派遣"驻村管寺"干部政策。赵奇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第一时间报名。很快,他当年10月,他如愿来到了托万克阿热勒村,成为这里的驻村干部。

  赵奇告诉记者,《朗读者》有一期的主角是一群大学生村官,以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为代表,他们一起朗读了迟子键的《泥泞》。赵奇说,那一刻他听得热泪盈眶。原来,在祖国另一片土地上,有一群人做着与他同样的事情,与他一样喜欢泥土的芬芳。

  在新疆,有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的树——胡杨,它的根可以深入大地几十米,为的是能够汲取水分茁壮成长后反哺大地。看似文弱却无比坚毅的赵奇说,他渴望做这样一棵胡杨,守护在这片曾经饱经风霜的大地上。


责任编辑:王枫林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