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坚守基层火线的“拼命三郎”
21年坚守基层火线的“拼命三郎”
2016年11月14日 14:16:11 浏览量: 来源:今日桐乡 作者:沈怡华 周超群
日前,由公安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119消防奖揭晓,全国37个先进集体和38名先进个人榜上有名,桐乡市唐国强是38名先进个人中的一位,浙江只有两人获此殊荣。随后,唐国强又获得首届浙江119消防奖先进个人。
今年45岁的唐国强是桐乡市洲泉专职消防队队长,干了21年基层消防工作,和队友们1500多次从火海穿过,挽救公共财产数千万元。
一位普通的基层消防员,何以能拿到全国消防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这份至高荣誉背后,凝聚着怎样的故事?
正:消防路上永不停歇的领头人
在村委会旁租借的二层小楼,洲泉专职消防队显得很醒目,大红的卷帘门,高大水管泡沫消防车、整齐的消防装备……昨天,当地幼儿园300多名孩子喧闹着参观消防队,发出一声声惊叹声。唐国强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这些消防器械的功能。
身材不高,身杆笔直,走路带风,浑身洋溢着正气,虽不是现役军人,但唐国强身上军人腔调依然在。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1991年唐国强毅然投身部队这个大熔炉。“因为从小就特别仰慕军人,觉得他们一身正气。守护家园和百姓,是我从小的梦想。”在河北省平山县某部服役期间,唐国强各方面表现突出,当了3年班长,学了驾驶,入伍不到两年就入了党。4年后,考虑到家里实际情况,唐国强选择了退役回家。1995年进入原青石乡联防队。“当时我可以选择去做驾驶员,每月能有一两千元收入,但联防队员意义不一样,是保卫百姓守护平安,虽然当时工资只有四五百元。”
平安巡防、日常调解、消防救援……唐国强成了队里的“百搭”。凭借出色的侦查能力,他曾一人拿下了一个自行车偷盗团伙。
不论是曾经的联防队员,还是现在的专职消防队员,不是消防兵出身的唐国强一直坚守在火灾一线。不懂消防技术,他就边救边学;设施跟不上,他四处奔走争取。刚工作时的一场火灾令他印象深刻,洲泉一家鞋楦厂大火蔓延,波及到周围3个厂,因为当时镇里的救援力量跟不上,等消防车赶来时,已是一片废墟。
2003年,洲泉专职消防队成立。2013年,这支消防队被纳入政府职能部门序列,当年,唐国强成为这支消防队队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唐国强的努力下,如今洲泉专职消防队成为桐乡乡镇专职消防队中硬件设施最好的一个。
24小时随时待命,接到火警,白天保证1分钟出车……如此效率几乎比肩专业消防队。在2014年浙江省第二届专职消防队业务技能竞赛中,这支队伍击败了全省800多支队伍,获得第一名。
“可以说,洲泉90%的火灾,我们都能完成救援,不需要增援。”唐国强说。这样的底气,正是来源于这支消防队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救援能力储备。
倔:火灾现场身先士卒
这支队伍共有17人,平均年龄29岁,工作时间最短的3年,最长的和唐国强一样,有21年。大家融洽得像一个大家庭。每天上午7点半,队员们陆续赶到队里,吃过早饭后,一起商量一天的训练工作和安排。
队友们习惯叫唐国强“老唐”。在他们眼里,老唐是个“拼命三郎”:每场火灾,他必到场,遇到危险时冲第一线的总是他。“别看他也是奔5的人了,拉练比我们跑得还快。煤气瓶火灾现场,去扛煤气瓶的总是他。”在队里干了12年的范银标说,这样的队长大伙儿打心眼里“服气”。
唐国强是队里的“超级大替补”,不仅值好自己的班,若队友有事,他总是第一时间顶上。“干了这么多年,一整个月都回家睡觉的时候几乎没有。”最多的时候,这个“替补”一替就是20多天。
救火不比寻常,需练就自身硬功。为了提高队员的水平,唐国强给新队员开小灶,帮助大家体会和掌握各项动作要领,不让一名队员掉队。他还坚持写训练日记和战斗笔记,找准从操场到火场贯通的捷径,研究灭火案例,积累救援经验,提高全体队员的实战水平。
流火七月,太阳正辣,唐国强也带着队员们拉练,镇里领导有点“看不下去了”,“国强啊,这么热的天,就休息几天吧。”“行。”唐国强满口答应,之后人们看到这支队伍的操练时间,从上午改到了傍晚。
唐国强右手无名指上留有蚯蚓般的一条伤痕,手指始终无法伸直,留下了永久性伤残。那是2010年的一次火灾中,唐国强为了查看火势,不顾危险冲入火场,手指被一块玻璃砸中,当场鲜血沾满了手。“当时哪顾得上,其实救援过程中受伤很正常。”提起往事,唐国强云淡风轻。没想到伤口过了一个多月还没好,队员们都催他去医院检查,经诊断是手指跟腱割裂,延误了治疗时间。
在唐国强身上,闪耀着一种对消防事业的执念和永远燃烧的激情。只是说起家人时,这个七尺男儿便红了眼眶。“作为儿子和丈夫,我实在是太不称职了。”今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洲泉专职消防队承担了企业消防检查、日常巡逻等重要工作,唐国强整天不着家。一次,镇里领导来看望他们,都知道唐国强的性子,第一句就问他:“国强,到底几天没回家了?”这一问,唐国强再也扛不住了,眼泪直流。
原来,唐国强的母亲独自生活,身体不太好,平时的饭都是唐国强过去帮助做的。那段时间因为任务紧,唐国强连着7天没有去看母亲,只忙里抽空溜回家呆了20分钟。母亲拉着他的手说:“阿强,我知道你忙。妈没事的,家里还有个小南瓜呢。”
火警响起经常在半夜,接到电话后,妻子总比唐国强先起来,给他整理好衣服,同时交待一句:“大家都留心点。”
变:从看企业脸色到企业主动上门
洲泉镇企业众多,有大小企业2000余家,其中不乏一些火灾易发企业,消防形势较为严峻。专职消防队如何应对这一特殊形势?
唐国强把消防宣传放在了首要位置。印制消防宣传知识手册、专职消防队专用联络卡……这两年,他与队员们经常带着这些资料,到企业走访。
企业如何建立义务消防队,逃生通道是否畅通,怎样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唐国强说,走访既是排查隐患,又是服务指导。通过这些日常走访宣传,不少企业、群众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在逐渐转变,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除了拨打119,还会第一时间想到联络唐国强简述火灾情况。“原来到企业检查,经常会听到冷言冷语,现在一些企业会主动上门来参观我们专职消防队,还让我们多去企业检查消防设施,查漏补缺,培训消防课程。”这样的改变,让唐国强觉得特别欣慰。
附近镇上曾发生过有学生因不懂逃生技能、被火苗吞噬的事故,这也深深触动了唐国强。他熬夜编写了一份火灾逃生的问答试卷,发放到镇里的中小学校,让6000多名学生和父母一同完成。“干巴巴的宣讲,可能并不能让人主动接受,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可进一步提高百姓的防灾逃生技巧,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洲泉镇副镇长张丽萍说,镇里能有这样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消防防控救援团体,无疑让全镇百姓和企业吃了颗定心丸,他们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唐国强将工作当成一份崇高的事业在做,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和执着让人动容。”
作为基层抢险救援的“排头兵”,在唐国强的带领下,洲泉专职消防队成为嘉兴市范围内基层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样板,更是成为嘉兴市乃至浙江省的一张“名片”。2012年以来,洲泉专职消防队连续3年获得嘉兴市消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获得桐乡市政府集体三等功一次。2010年以来,唐国强4次被桐乡市政府评为消防工作先进个人。
唐国强给孩子们试戴消防头盔。
唐国强在给幼儿园的孩子试戴防毒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