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贾立群:大医精诚 品牌人生

2016年06月28日 15:28:00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盛若蔚 赵兵

      坚 守

  几十载如一日的24小时待命

  深夜,一串急促的电话铃,穿衣,出门,赶往一墙之隔的B超室……这样的场景,多年来反复出现。

  贾立群的家,就在医院旁边一座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塔楼里。三口人挤在40多平方米的职工宿舍,一挤就是数十年。别人都换房、买房了,贾立群就是不搬家,图的就是一个方便——“24小时随叫随到”。

  多年来,贾立群一直自己顶着夜班的岗位,“白加黑”、连轴转,即便偶尔出去吃饭,也自我限定在离医院5公里以内。

  “最多的一天夜里,他被叫起来19次,每次刚躺下,电话铃就响了,赶紧穿上衣服往医院跑。”妻子心疼:“你这一宿啊,净在这儿做仰卧起坐了。”

  B超室的环境,如同春运的火车站,人多、地窄、哭闹声震天。“我吃中午饭前肯定给你们看完。”面对焦急的家长,贾立群永远这样耐心。

  贾立群的弟子王佳梅刚工作时一直纳闷:“这么多人,午饭前怎么可能看得完?”

  后来她才知道,贾立群根本就不吃午饭,晚上七八点下班后才吃饭。“我20多年不吃午饭,习惯了。”有时因为低血糖,贾立群在B超报告上签字时,手都发抖,“那么多孩子都饿着肚子等着呢,我到点儿去吃饭,不合适。”

  贾立群“拼命三郎”的劲儿没人比得了,但这也让他遭遇险情。

  一早出诊,同事们发现贾立群不对劲了:脸色蜡黄,不时用手去捂肚子。

  “赶紧去医院看看吧!”同事们感觉情况不妙。

  “没事,没事。”他一边眉头紧皱淌着汗珠,一边集中精力为患儿做检查,撑到下午6点多,看完40个患儿,他才被急救车送去医院。检查结果:阑尾穿孔,随时有生命危险,他被立即推进了手术室。

  人的疼痛级别分为12级,而阑尾穿孔的疼痛感为11级。人们无法想象,那一整天,贾立群是怎样在剧痛中熬过来的。

  “看着医院大厅里的家长,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抱着让孩子健康平安的梦想走进医院。帮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去圆那个即将破碎的梦,这是医生的责任,更需要医生的坚守。”贾立群心里始终将患者的疾苦摆在第一位。

  医术上追求精湛,医德上追求完美。面临无数患儿家长的谢意,贾立群总是婉拒,他甚至为了拒收红包把白大褂的口袋都缝死。“缝兜大夫”,由此而来。

  难道贾立群真的不累吗?从医这么多年就没有委屈?

  贾立群不是铁人,也会遇到委屈,也会有疲惫的时候。

  “半夜起来救急,说不困是假的;有时候遇到患儿家长不理解甚至说一些难听的话,心里也委屈。”贾立群坦言,“可当那些患儿辗转很多医院、受了很多罪仍找不出病因,到这里我能确诊、帮他们尽快解除病痛,我就特有成就感,心里就特痛快,也就不觉得累了。”

  辐 射

  从贾立群到“贾立群式”团队

  熟悉医院的人都知道,超声科是辅助科室,不如临床科室“风光”。可贾立群愣是带领这支“助攻部队”打出了声势。

  “3个月——3天。”为了缩短患儿的预约时间,贾立群带领全科室12个人分成早中晚3个班,早班从早上6点开始,晚班到夜里10点结束,硬是完成了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整个北京儿童医院检查科室齐刷刷地向超声科看齐,预约时间大幅压缩,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给予患者。

  “大伙儿每每有歇一歇、差不多的念头冒头,一看到贾主任甚至想到贾主任,就立马放弃了。”超声科副主任王晓曼笑着说,身边有个活生生的榜样“戳”在那儿,没法儿不受影响。

  为了提高团队诊断水平,贾立群把技术、经验,甚至难以言状的手法,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如今,贾立群培养的团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患者除了预约“贾立群B超”,还争相预约“王晓曼B超”“王佳梅B超”……整个团队都是品牌担当。

  这几年,在超声科,贾立群不光患者粉丝多了,来自同行的医生粉丝也多起来了。王四维就是其中之一,4年前,还在沈阳读书时,四维碰巧听了一场贾立群的讲座,对他崇拜不已,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跟着贾主任一起做B超。毕业后,他一根筋儿直扎北京儿童医院,有没有留京户口也不在乎,终于成功如愿,留在了贾立群的超声科。

  “以前,每年来进修的大夫也就一两个,现在一年就能有80多个。”每每提及这些,王晓曼总是一脸的骄傲,“有的医生,贾主任去哪儿讲课,他就跟到哪儿听。”

  “我给你们把路蹚出来,希望你们比我干得更好。”如今,63岁的贾立群依然目光如炬,但两鬓早已斑白。

  “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在贾立群的带动下,院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向贾立群学习的团队和个人。”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介绍,自2014年开始举办的“贾立群式品牌团队和先进个人”活动,广受欢迎、深入人心,“从一个人,辐射到一支队伍,我们就是要锻造更多的‘贾立群式’团队,为好品牌不断注入新动力。”

责任编辑:朱诗意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