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来临,他正动员群众撤离
灾难来临,他正动员群众撤离
——追记苏村山体滑坡中因公殉职的好干部周根富
2016年10月09日 15:10:0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郑欣慰 郑玲烨 肖靓 黄俊剑
退居二线的他,工作劲头不减当初
周根富的座椅后挂着一张工作牌,“服务承诺”一栏里写着4个字:尽心、尽职。照片上的他面相憨厚,有着深深的眼袋,略显疲惫的眼神却透着坚毅。
周根富是北界镇的调解员,年轻的时候在应村乡、石练镇等地当过乡长、镇长和党委书记。如果不是办公室里的那块“遂昌县‘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牌子,很少有人意识到周根富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
“如果年轻体力好点,或许……”话说到一半,北界镇工作人员阙相华沉默了。明年10月就退休的他,已经和周根富共事12年。
和阙相华一样,周根富已退居二线。台风来临前,镇里原本安排他留守后方,可周根富却自告奋勇,硬是冲到了一线去。理由是“镇里人手不够,更何况村里的情况还是我比较熟”。
“年龄上我是他的老哥,工作上他是我的老哥。”阙相华印象里的这个老伙伴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做事条理清晰,农村工作经验丰富。
在北界镇工作的12年里,周根富踏遍了这里的每一片土地,熟悉村里每一户农户。“我是农民出生,就要想农民的事,说农民的话,为农民跑腿。” 他常这样说。
“老周对我来说,亦师亦友。”谈及周根富,原北界镇党委书记范建文说,“他是老干部,资历深,责任心强。农村工作突发事件多,他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工作38年,扎根乡镇38年。一直工作在基层的周根富对农村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周根富的儿子、如今在遂昌县纪委工作的周罗敏回忆,父亲曾不止一次地教育他,“农村工作要将心比心,站在农民的立场去想事情、办事情。”
“80多岁的爷爷奶奶住在遂昌乡下,房子背靠大山。每到下雨天,父亲都会雷打不动地往家里打电话,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周罗敏说,9月28日那天父亲却爽约了。感到异样的一家人不停地打电话,直到苏村传来噩耗。
“老周平时工作忙,但只要一回家就会帮我干活……”周根富的妻子罗润谊倚靠在床头,哭红了双眼。在她眼里,老周工作起来很拼。2000年左右,老周还在石练镇当镇长,为了给镇里争取项目,从金华出差回到遂昌的他,连家门都没进,就直接带着项目设计图纸下了村。
虽然这些年退居二线,周根富还是那么拼。
整天泡在村里,村民待他如亲人
在距离北界镇政府6公里外的白水村,一条康庄公路通向整洁的村庄,清溪之畔一排新式楼房格外醒目。
这里曾经是北界镇出了名的落后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王朝鑫说,村里刚开始推广农村医疗保险时,村民都不愿意交保险费。那段时间,周根富每天都在白水村挨家挨户地串门,做工作。一来二去,不仅工作顺利推进,他也和白水村的800多名村民成了朋友。
在王朝鑫看来,周根富驻村联系的6年时间里,白水村脱胎换骨,变了模样。“过去道路坑坑洼洼,村民盖房子要把砖石、木材运进村里,全靠肩挑背扛。”他说,这条长约1公里的康庄公路项目就是老周一趟趟跑出来的。
频繁进村的老周在村里威望很高,深受村民喜爱。有一次,周根富到村里办事,摩托车停在路边,下起了大雨。等他回来,发现车子已经被村民遮上了塑料布。周根富曾经和王朝鑫说,这个暖心的细节,是他最骄傲的事。
那是一辆红色的男式摩托车,85后姑娘、时任白水村大学生村官的方晓印象深刻,在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农村,周根富下乡全靠它。
“那时候,周叔经常骑这辆摩托车带我去村里,一路上教给我很多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方晓说,从周根富身上学到的第一点就是做事一定要有责任心,要考虑细节。
“他就像是我的爸爸一样……”方晓说着,禁不住哽咽起来。
在周根富失联消息传开后,每天都有一拨拨的群众,不断地打听他的消息。71岁的白水村下山移民毕法根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如果不是周根富,自己或许至今还住在半山腰的危房里。
秋雨蒙蒙,石练镇政府大楼后面的一片茶田郁郁葱葱。再过几日,秋茶采摘就要结束了。“这一片过去都是中低产田,2000年前后,老周在这当镇长时带领我们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才有了如今的景象。”周根富曾经的老搭档、石练镇干部方松青望着这片茶田,沉默了。此刻,他多想再为那个总是风风火火的老伙伴泡上一杯清茶,聊一聊帮助农民增收的好办法。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