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村“第一书记”镜头下的乡村生活

2016年08月23日 15:41:33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沈燎原 李津

  我叫沈燎原,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委组织部下派莫干山镇何村的“第一书记”。上周我应隔壁的紫岭村书记邀请,前往这个号称“别有洞天·世外桃源”的小山村拍照采风,所拍照片用于该村文化礼堂建设需要。5天里,我走遍了这个只有1000人的小村子,也记录下了普通生活的点点滴滴。

  2001年,位于莫干山南麓的梅皋坞、仙人坑两个自然村合并,组建了紫岭村,辖15个村民小组。

  作为全县唯一一个穿过2条隧道才能到达的村子,这里的老百姓数百年来过着清苦闲逸、与世无争的生活,同许多农村一样,这里的村民质朴、憨厚,但又不失热情、洒脱,走村入户的时候,一碗凉茶之余,也能听到许多有趣的故事。梅皋坞里,600人中潘、柏两个姓的有460人。600多年来,两大家族共同垦荒种地、亲如一家。潘氏家族原居苏州城,家中曾出过治理黄河的水利官员,至今还珍藏着《潘氏宗谱》为证。而如今,潘氏后人潘洪财将自家老宅改造为民宿——梅皋坞山居,巧用溪水吸引游客,因水兴、因水富,与先人隔开历史遥相呼应。

  仙人坑也是富有传奇的地方,2005年,会讲一口流利汉语的法国人司徒夫(Christophe)带着香港妻子雪琳来到紫岭村,一眼就被仙人坑茶场的茶园美景吸引,司徒夫自己设计,从07年开始改建,慢

  工细活干了6年,建成了法国乡村式酒店——“莫干山里·法国山居”。在这个曾经男孩穷到娶不到妻子,女孩有机会就往外嫁的小山沟里,硬是建造了“莫干山最早并且最贵”的“洋家乐”品牌。

  为讨老婆欢心,去年这位法国男人在山坡上开辟了一块玫瑰园,种植了近万株玫瑰花……

  有了“洋家乐”产业的依托,如今莫干山山麓大小村子“民宿”遍地开花。高端的投资商、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享受慢生活的游客、久居山村的老人,还有三五成群的少年,渐渐打破了小村的宁静,用村书记老谢的话说就是“2年的发展超过了之前20年甚至200年”。这是我捕捉到的牙牙学语的小孩,她的奶奶在一旁教她尝试对着镜头微笑,散养的母鸡不停啄着自家棚里种的西瓜,而孩子身后,则是她爸妈用自己房子改建的民宿。我们正打算离开的时候,一对上海青年正在咨询价格并打算晚上入住。

3G)2D3_$1X`6K)NCD`Q])(I.png

  “洋家乐”的火爆,更是吸引一大批年轻人扎根到山里。她是“莫干·山中”的管家,家住老县城,大学一毕业就应聘到山里成了民宿从业者,像她们这样高学历、高颜值的青年,说得了英语,也讲得溜土话,为山村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

442696439374595272.jpg

  当然,山中除了清澈的小溪和干净的空气,无污染的有机农产品也是人们的向往,青圆子、打年糕、野笋干,大自然给予山里人太多的馈赠。大山里的孩子也不会在镜头前羞涩,吃着自家果树上摘的果子,在晚饭后姐妹俩一起散步闲逛。

W3@Q3U@JP]U)XD@13)Z_HGK.png

  而天生好动的男孩子,更是摆出了奥特曼的姿势,用特有的欢快,表达了山村暑假生活的“闲趣”,这是一种安静而又活泼的童年生活,到了傍晚时分,几位小伙伴似乎已经约好,要到小水库来一把纯天然的游泳比赛,找泳圈、约伙伴,成了夏天的每日必修课,我想这也是长在城里孩子不再能有的乐子。

857%60K72@JH7CH[_~TNIOG.png

  老支书高中毕业的学历,一度也是村里鲜有的高材生之一。而如今,假期里的学习,也越来越被山里人所重视。幼儿园的小宝,调皮地看着新买的识字卡片,而奶奶端坐在一旁,用一种夹杂着“德语”(德清人对德清方言的笑称)的普通话,一笔一划很认真地教着孙子认字识图。

  山里人最为重要的一点,或许就是勤劳肯干,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愚公移山”精神。百年来,村民出山要翻过好几座大山,花费数个小时去20里外的地里劳作,条件异常艰苦。1976年,紫岭村6位党员在老老谢(现任村支书老谢的父亲)的带领下,动员了30多名村民,担起了打通隧道的重担,加上政府协助进行洞内墙面加固等工程,花费20多年,

  全长650多米2002年“紫岭洞”正式通车,成了村子的“致富路”和“民心路”。这位12岁的小姑娘,居住在简陋的70年代土房子里,有着温文尔雅的性格,学习之余还能帮着奶奶干家务,点滴间透露着成熟。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喝着山泉水,呼吸吐露间都是竹子的清香。所以,山中最不缺的,还是那些百发老者。

  老头儿名叫柏善林,95岁高龄,居住在村子最高的梅皋坞1组,因为在最高处,夯土老房子年久难修,他们的儿子也早已搬下山去住,但老人夫妇坚持住了下来。除了耳朵有点背之外,老人精神奇好,身轻体健,天热了也就一台电风扇,出门闲逛一下还会摇着自己的蒲扇,家门口望出去就是大山。老人T恤上大写的“Life”和低碳生活口号,恍惚间已不小心透露山民不老的“长寿密码”。

  1920年出生的潘仕春,一不小心就成了村里的“长者”。

  因为耳朵也不好使了,怎么也不肯上镜的老太太,凑近他跟前用土话喊:“跟你说过多少回了,拍照要对着照相机笑一笑!”。我瞬间就被这风雨相伴近乎一个世纪的感情所感动。当然,最后老太太肯定还是不知道我抓拍了他俩,还有,耳朵近聋的老头儿似乎真听懂了吩咐,露出了“略显牵强”的笑容。

  陪着我走村入户的潘玉兰,也打小出生在梅皋坞的山头,80后的她,平凡静雅,朴实无华,珍爱自然,周末闲暇她会变身“导游”,穿梭在莫干山周围,工作日则是全县农村干部的“千分之一”,奋斗在最最基层的岗位上。和许多村干部一样,她们承接着党委政府和村民百姓的乡情乡愁,传递着“正能量”和“好声音”更寄望着小山村的美丽蜕变……

  山里有着自己的“内循环”。像老潘这样的人,大家眼里都认为没有什么是难不倒他的。最热的几天,他和罢工的电扇“卯上了”,一把老虎钳,三五根电线,他心想着怎么也得凭自己的手艺修复它。

  当然,山中还有许多趣事。年轻朝气、党员固定活动日从不迟到的“小鲜肉”,头顶草帽、吃着冰棍“卖萌”的施工队师傅,骑行在山中的小游客,还有对着鲜花丛摆拍4次任然略显不满意的阿姨……一切都是那些随意随性,却又讲述着莫干山山民们自己的主题——别有洞天·世外桃源。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