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八年义务清理换来悠悠碧水

—— 一位古稀老党员的治水之路
2016年06月15日 15:40:00 浏览量: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应红枫 陈瑶

 M001A03CggSA1decnSAcHM_AAKVur4HY_0215.jpg

 “清清河岸摇树影,悠悠碧水绕村流。”在浙江舟山盐仓街道新螺头社区海新村,有一条纵横交错、长达2000多米的海新河,碧波清流,鱼翔浅底,河水清澈到都可供人洗菜淘米了。

  然而,住在这个村的村民都知道,几年前每逢春暖花开时节,这条河便发黑变臭,淤泥泛起,杂草丛生,蚊蝇肆虐,别说是住在河岸的村民,就是偶尔路过的过客,也是掩鼻摇头。

  “多亏了徐秋贤大姐,不然我们这里的河水不可能那么干净。”看着如今家门口整洁的河道、清澈的河水,海新村村民们总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徐秋贤何许人也?

  现年71岁的徐秋贤是海新村退休妇女主任,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她认为河道的治理犹如治疗顽疾,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在于日常不间断的清理。于是,就在8年前她提出组建一支河道治理志愿者服务队。“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这是我们家家户户门前的河,我们要自己动手,依靠我们的力量让它变得干干净净。”

  那一年,经过与新螺头社区干部商量,徐秋贤决定召集村民志愿者定期对该河进行清理、保洁和维护。她的号召一发出,便得到了村里20多位中老年妇女的积极响应。徐秋贤根据每个人的年龄,分配了各自的工作,安排每周六对该河进行一次保洁。捞杂物、除河草、搬垃圾,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干得有条不紊。打捞上来的建筑、生活垃圾及水草往往有几百斤甚至上千斤。

  为清理河底疯长的水草,徐秋贤和大家开动脑筋,自制了专门的清理工具,将镰刀、铁耙、铁钩绑在5米多长的竹竿上,在河底钩住一丛水草后,转动竹竿,就可以圈上来一大堆水草,有时甚至可以连根拔除。为解决泥藻的二次污染问题,徐秋贤还想到了变废为宝的方法,将泥藻自然风干后用于绿化用土,进行河堤复绿。

  一入冬,横流的污水会沉淀恶臭的淤泥。寒风刺骨,淤泥没膝,谁跳下去清理河床上的杂物呢?一直有右腿关节疾病的徐秋贤每次第一个跳下河,长此以往,她的右腿关节疼得无处安放,甚至第二天无法下地行走。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而且还曾是这个村的妇女主任,再说大伙儿是我召集起来的,我怎么能不第一个跳下去呢?”尽管辛苦,但在徐秋贤看来,治理河道是她的一份使命和责任,义不容辞。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