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个“监狱官”的规矩说

——记省临海监狱一监区教导员郑起有
2016年05月11日 11:15:02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金春华 通讯员 汪剑

W020160511522588328988.JPG

  近两年来,每到周三或周四晚上,省临海监狱办公楼内一间办公室的灯,总会亮到晚上十一二点,风雨不断。  5月5日,一个宁静的夜晚,时针即将指向10时,我们来到了这间办公室。  一名身材魁实的中年男子正埋在一堆档案中。档案估计有近千页,堆成了小山。中年男子正一寸一寸地把它从左手边“移”到右手边,不时做笔记、查资料,似乎在字里行间查找什么线索。一旁,烟灰缸已如一只刺猬。  “今天有新犯收押,我要把服刑人员档案全部看一遍,否则晚上睡不着觉。”中年男子抬起头,两眼坚定而有神。  这就是省临海监狱一监区政治教导员、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先进个人郑起有。  

   新犯如新生,手把手教好 

  所有到省临海监狱服刑的人员,都需在一监区接受入监教育。一监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每有新犯入监,郑起有会提早一天与看守所对接,详细了解前来服刑人员状况。在入监当天,除与民警一起核对人数、身份外,还需及时进行“索情锁证”。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极紧张甚至惊险。  “每次新犯入监,郑教都会通知我们重点关注哪些人。”民警吴雅彬记得,曾有一批新犯在入监体检时,排在队尾的一名服刑人员实然嘴角渗出一丝血丝,身体不自然抖动。吴雅彬和同事立即上前,发现该名服刑人员有咬舌自伤行为,迅速采取措施将其控制。这名服刑人员,就是郑起有在对接时了解到的。政治教导员的主要工作在于管理整个监区、抓民警队伍建设。不过只要有空,郑起有常会去找服刑人员谈心。

  曾经,有一名被判死缓的毒贩陈某因自暴自弃被关到高戒备关押点。郑起有多次找他聊天“套近乎”。当得知陈某已与家人数年未有联系时,郑起有积极与陈某老家派出所联系,民警们还一起给陈某家属凑路费来看他……陈某深受感动,终于开始接受正常的改造。  “改造人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工作18年,郑起有成功转化“顽危犯”28名,他们“如今都过得很好”,这也是最让他感到欣慰的。

   新民警入伍,先教其学做人

  监狱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环境封闭;一监区民警中,又是80后、90后居多。如何让这批“新兵蛋子”安心工作?4月底,郑起有借一批新民警入职之际,给他们上课:监狱工作不封闭,所谓的苦和累也只是没有掌握工作技巧而已。

“郑教讲到我们心里去了。”宣保科副科长张爽说,郑起有带队伍有一套,几句话就能说中要害,从没板脸训过人。

  为了让民警家人理解监狱工作,郑起有组建了微信群,让家属们分享工作中的点滴。前不久,民警小张因一件小事与妻子闹离婚。郑起有知道后专门找小张谈心。“我就跟他谈,做监狱工作的不能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郑起有说,小张和妻子和好后,还专门向他致谢。  不过,在监区民警方超记忆中,郑起有也当众拍过一次桌子。  那是临海监狱成立之初,郑起有准备给党员们开个会,没想到了时间,只有两名党员到场。于是他把党员全部叫来狠狠批了一顿。“我父亲是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对我只有一个要求:讲规矩,讲纪律,不能犯错误。”郑起有说,这句话如今传给了他年轻的同事们。

  现今,临海监狱正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还成立了省智能化现代文明监狱建设试点党员攻关小组,一监区19名党员严格自律,亮身份,做先锋,战斗力十足。

  无论什么岗位,做事要负责

  1998年,22岁的郑起有大学毕业,带着对警服的憧憬,考入省第三监狱。  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实习,这名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生成了分管监狱的普通民警,他只好利用空余时间向老民警学习。  后来,三监狱需要建食堂和指挥中心办公楼,郑起有的专业又被挖掘出来,被借用到基建科;10年后又轮岗到行政装备科,为三监区数百名民警和千余服刑人员做后勤;2010年11月,郑起有又被调到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的临海监狱,负责监狱工程整体项目的基础建设……  “到哪个岗位,就要把哪个岗位做好。”郑起有说,当时一个人来到临海,白天跑工地,晚上回炉业务知识,整理了三大本学习笔记。  2012年底,临海监狱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零”安全事故、“零”工程上访、“零”群体性事件、“零”廉政举报的“四零”成绩。  不过,做过这么多岗位,郑起有觉得自己做得最不称职的还是家里的“岗位”。作为儿子,父母在老家常山不能照顾;作为父亲,女儿上五年级了家长会只去过一次;作为丈夫,他把家里的事都交给了妻子汪艳,两人因为都常要加班,也是聚少离多。  “我爸爸也是个‘老师’,他教犯人变成好人。”当郑起有得知女儿在学校是这样介绍自己时,他觉得自己也算“称职”了。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