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最爱是教书

2017年03月06日 16:51:21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宋梁缘 刘维涛

  “我的职业是教师”

  孙祁祥有很多头衔。但她最钟情的是老师的身份。她常常说:“不要叫我院长,我的职业是教师。”

  36岁那年,孙祁祥以“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十佳”的优异成绩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20多年。

  研究领域离市场如此近,又有如此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能力,孙祁祥身边一直不缺机会,有的是从政、有的是经商,但都被孙祁祥一一婉拒。

  任教期间,孙祁祥曾赴美国学习。归国后,一家著名猎头公司联系她,一家美国公司为她开出了当时可谓天价的年薪,孙祁祥不为所动。“北大把我送到国外去学习,就是为了回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学科,良心和做人的原则告诉我不能走。” 回忆往事,孙祁祥说。

  说起对校园和讲台的坚守,孙祁祥有过深刻的自我剖析:“我骨子里那份对校园、对学生和对相对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喜好,让我拒绝了一些在许多人看来不错的诱惑。但实际上,正是这份清醒与执着,让我享有一份宁静和独立,从而对专业问题有了自己的许多思考。”

  孙祁祥,这位“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简单而深刻:言传身教。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她把对成功的理解分享给学生们:成功就是“对他人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自身感到幸福”。她的“院长信箱”向教职工和学生们开放;“院长接待日”每月一次;学生的学术论文总是布满她密密麻麻的批改意见;学生的请教邮件,她总是及时回复,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

  2010年,孙祁祥出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成为这个百年学府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院长。在她之前,是一串光辉的名字,马寅初、赵乃抟、陈岱孙……如何跑好自己这一棒,孙祁祥有自己的思考。

  孙祁祥经常说,经院的目标是为未来大师级的学者、大企业家、大政治家注入优秀的“基因”,但首先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带着独立、求新、质疑的精神来到经济学院学习,全方位地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基础厚、视野宽、素质高、能力强、修养好。”

  经济学院2016年的毕业生都收到了一份毕业礼物——一枚小小的银杏胸针,这是来自母院的祝福。孙祁祥的嘱托,也许今后会时时回响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刻:“你们毕业后不是工作机器,而应当具有人文关怀,拥有广阔的胸怀……”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