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他搞不懂技术 却对技术特别较真
他说他搞不懂技术 却对技术特别较真
2016年11月10日 11:02:24 浏览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张磊
11月8日上午,李安从北京飞到上海,为他将于11日上映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开发布会。他到上海的第一件事是赶到正在放映媒体场的上海影城,静静地站在一边看播放效果。
等所有人都离场后,他跑到放映间要求微调放映参数,“因为这个厅太红了,椅子天花板都是红的,这个片子又很亮,所以会有一些反射进去,要稍微调整下达到最佳效果”。下午发布会时他特意向大家解释了一番。
之所以这么细致,是因为这部新片采用了120帧播放速率,4K分辨率和3D格式,可以说又一次开创了电影史的先河。“我拍完后连一个地方都没得放,现场看到真得放出来,实在很感动。”李安说,这次中国两个影厅的播放效果,比美国首映时都还要好。
全球目前有五个影厅可以放120帧格式的这部片子,据称每套播放设备的成本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就连配套的3D眼镜都要人民币700元左右,博纳的总裁于东说,放完后,这些设备还得全部拆除。
这算是浪费么?如果看到其背后的意义,恐怕很难下这个结论。
有新技术才有了电影 但归根结底还是讲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19岁美国士兵比利·林恩的视角展现一段奇妙的“英雄之旅”。比利在伊拉克战争中因勇敢救援战友被誉为美国英雄,并与战友一起被召回国内进行巡回宣传,在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比利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
李安承认是因为想挑战新技术,才会选择了这个故事,“这个片子是感官为主的思绪性电影,算是意识流的,但因为可以通过新技术来第一视角展现,所以才要投拍。”但等故事拍完后,他更希望观众沉浸到故事中去。
全片用橄榄球中场秀和伊拉克战场来回切换的强烈冲突,表现了李安心中对这种英雄主义的态度,主人公在主流社会的英雄主义观的裹挟下,却因内心记忆深处的画面所困扰,继而突然成长了。“成长有时候挺痛苦的,因为你会撕破理想主义,但这种自我定位以及与同伴关系的表述让我动心。”
一共做了七八个版本 每一个都有其特点
李安说,他其实不是技术控,但为了电影拍摄强迫自己做了技术控。这部电影除120帧外还制作了多个版本,导演李安特别强调,这次他对每种3D版本都亲自调整再创作,“每一次做都是重新创作,都是根据播放媒介的特点来做艺术表达。”
这种再创作虽然耗费了他很多精力,但毕竟能够保留最原始的想法。“60帧的2K分辨率版本,超过了1/3的排片量,每个镜头的表达内容都比以前多了很多。24帧的版本,容量更大,每个画面包含的信息量是过去的五倍,细节非常多。”
这种格式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么?李安觉得自己目前还处于这种先进格式的初级版本,未来写实类纪录性质,感官比较强的电影适用于这种技术。“影片本身素材会告诉我需要什么形式。”在杭州,翠苑电影大世界、德纳国际影城、传奇奢华影城、万达影城等影院目前确定能放映60帧版本。
在发布会宣布结束的时候,所有人准备离去,李安突然拿过话筒又说了句,“那还是要推荐你们去看下120帧的版本的”。现场一片善意的笑声,真是,看淡名利如李安这样的人,内心也是渴望新突破被人看到的。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