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辛苦“入”山林
不辞辛苦“入”山林
2016年11月02日 10:41:34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庞革平 王云娜

图为在果园里,李峰(左一)和村民正讨论砂糖桔种植的农业知识。 邱 烜摄
跨越3500公里,从祖国的东北端到西南角,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三友村,从大学教师到驻村第一书记,李峰的角色转变得很彻底。
有人不理解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跑去农村吃苦,这不是傻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李峰的回答总是掷地有声。驻村扶贫,他也有自己的“私心”:“等娃长大了,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他,爸爸在扶贫工作中也尽了一份力!”
定期“家访”,摸清家底
虽说已是10月中旬,正午时分的三友村依旧炎热。
梁敏森撂下地里的活,回家歇息片刻,心里却仍惦记着那10亩砂糖桔树和梨树。果树有效益,一家六口人脱贫才有指望。
才一根烟的工夫,李峰就“不请自来”了。今年1月驻村至今,他已经往梁家跑了十来趟。
热情地将这位第一书记迎进屋,梁敏森打开了话匣子,“雪梨明年就要初产,技术方面没经验,能不能请人来上上课?”李峰拿出小本子,把梁敏森的需求逐一记录,并答应他这就回去联系专家下地指导。
定期上门“家访”,是李峰认识三友村的“法宝”。
三友村共有916户3583人,绝大多数村民为壮族。2015年底,该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19户154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3.2%。
驻村后,他克服“水土不服”等困难,迅速进入角色。两个月时间内,李峰走遍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那些已经脱贫甚至致富的农户,也是李峰重点入户访谈的对象,“同样生活在一个村里,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富起来?他们的致富经对于贫困户而言实在太宝贵了!”
通过扎实的入户调研,他将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得出了一组组真实可靠的量化数据——全村贫困户中,因缺少资金和技术而致贫的贫困户高达80.19%。数据为三友村找准了脱贫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