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5年义务宣讲1500多场,89岁老党员的初心

2016年09月29日 08:58:2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陈钦甫

  编者按:89岁的陈钦甫老先生老家在诸暨,早年曾加入过新四军,1985年离休回到诸暨老家。1991年,诸暨市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陈钦甫受邀加入红色宣讲的队伍。2003年,陈钦甫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把家从诸暨迁到了嘉兴。后来,陈钦甫找到了嘉兴市委宣传部“百场党课文明行讲师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团、南湖街道关工委报告团等宣讲组织,并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开始了在嘉兴的义务宣讲生涯。25年来,陈钦甫已义务宣讲1500多场、撰写演讲稿170多篇。本文为陈钦甫老先生入党后的小故事,文字虽然朴实,读来却让人感动。

  1949年3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前领导跟我谈话说:“你入党不仅是组织上入党,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行动上更要表现党员的本色。”67年来,我一直牢记这番教导,按照党的要求去奋斗,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抓学习,坚定理想跟党走

  从入党起,我一直坚持学习不放松,离休后,为了跟上形势不掉队,每年都会订阅20多份报刊,学习党史、国史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我热爱宣讲,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的宣讲内容更加丰富。我边学边写,写下了各种宣讲稿68万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时事热点也更加了解。一次抢盐风波中,万家花园一位居民抢购了60包盐,我主动去辟谣、宣传,维护了社会安定;今年4月回老家时,我发现有人损毁良田,马上向镇党委反映情况,毁田行为当即被制止。

  办实事,为党奉献不止步

  有人问我,你是离休干部,何苦东奔西跑去讲课?我说,我是共产党员,终身应为党办事。所以,在离休后,我也一直坚持年年为党办点实事,为民做点好事。

  一、义务宣讲不收回报。25年已向160多家单位宣讲1500多场,听课数达63万人次。

  二、经济上每年都会捐出一两个月的工资资助困难群体。我对物质条件没什么要求,平时生活节约,洗脸水冲厕所、一张纸两面写。但在帮助别人时我一点都不心疼。资助过困难大中学生27人、困难老人24人。除了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在大灾面前也都会出一份力,汶川大地震时向灾区捐款7000元。老伴说我:“有钱自己不会享受,送别人。”我说:“多帮助别人一点心里就踏实。”

  三、群众有难事我尽力去帮助。诸暨老家的村老年协会没有活动室,也没有资金,我带头捐助1000元又筹资5000元,带领老年人自己动手,修建好两间老年活动室。来到嘉兴后,我还帮助万州社区成立了老年协会,带头捐书100本,同时发动老年人捐书,使社区图书室藏书量从400本增加到1000多本。

  四、为抢救革命历史资料尽一份力。受东阳党史办所托,我花了3年时间,撰写了有关东阳革命史的文字资料12篇5万多字。来嘉兴后,一直致力于搜集日军侵华“炸、杀、烧、抢、奸、毒”六大罪行的相关资料,并向60多个单位进行宣讲,激励后人,铭记屈辱历史。

   守规矩,自己带头做表率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最大的政治规矩,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最大的组织规矩就是服从组织,不自作主张。

  记得1949年2月,解放天台县城时,我曾在伪县府拿来一本练习本,一支铅笔,想作为宣传工作的笔记,但在检查入城纪律时,受到了批评,批评我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我第一次受到批评,从此记在心里。

  1949年11月,我在岘南乡当乡长时,在反霸、减租斗争中,收缴了大批财物,桐川桥村农会主任三次送来金手表,我说:“群众的胜利果实,我们干部一点不能要。”我以乡长名义订了三条纪律,其中第三条是: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贪财贪色,不拿群众一点东西,作风正。90年代,为防止当时贪污腐败之风,我修订了我的自律六条,2012年“七一”又写了“颂党恩,跟党走”的两个十条十谢共产党,十个牢记不能忘,并印发给万州社区每个党员,与大家共同奋进;建党90周年时,我又修订了“洁身自律十条”常对照,我觉得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别人做到。

   13年,每年宣讲100场

  80年代末,东阳县党史办来信,想请我帮忙整理新四军浙东司令部巍山大会师的资料。我郑重地答应下来,先后走访70多位老同志,步行5个乡镇后,终于在古渊头村郑副区长家里查清事实,完成了第一手大会师的资料,填补了党史军史的空白。

  在利益与荣誉面前,我尽力退让,一让金钱,一次在提升工资时,单位同志一致推荐我,但我让给了其他同志;二让荣誉,1979年与1998年两次把荣誉让给了下属同志;三让住房,离休时,单位新调来的工程师租住在旅馆里,费用公家报销,为了给公家节省开支,我把分配给自己的80平方米住房让给他,自己回到诸暨老家居住……

  这些年,宣讲已经融入我的血液,哪天不备备课就觉得不舒服。除夕写材料、大雨天连赶三所学校上课、医院挂完盐水就跑到宣讲课堂……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过来。有次宣讲回来,衣服都被淋湿了,老伴心痛地说:“你这样折腾真何苦!”我说:“完成任务心里最踏实。”就这样,我在嘉兴13年,创造了年均宣讲100场的记录。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