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总会有些什么东西,值得为它活着”

108岁学者杨敬年:超越生命长度的力量

2016年08月29日 15:00:00 浏览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王京雪

  杨敬年近日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  

  1945年冬,杨敬年于英国。

  2006年,杨敬年98岁,学生杨雁征摄于南开校园。

  现在,108岁的杨敬年每天早起依然要背几首古诗词,他最爱杜甫,尤爱《秋兴八首》。每天晚上,他还是要听新闻,从《共同关注》到《新闻联播》。当被问及如今思考最多的问题,杨敬年说:“我还是在想,中国的未来”

  1908年,或者叫“光绪三十四年”,杨敬年生于湖南汨罗。“我度过了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20世纪是个不平凡的世纪”

  80岁时,杨敬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人说这是作秀,他回答“你不了解我”

  37岁留学、86岁退休、88岁写完20多万字的《人性谈》、90岁翻译74万字的亚当·斯密《国富论》、100岁出版27万字的自传《期颐述怀》、最新的作品是不久前口述完成的一篇长文,以读者和译者的身份,回忆自己与今年119岁的商务印书馆之间长达90余年的往来

  “能受天磨真铁汉”,杨敬年后来时常提起这句他的同乡左宗棠说过的话。这辈子,他挺过了命运的数番折磨,不是通过高举拳头,而是凭借一种强大的消化力,将苦难咀嚼

  “你在任何时间见到一朵花,那都是同一朵花。”当我们遗憾没能早几年、在他精力更充沛时造访,杨敬年年轻的朋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关永强说,“现在,你会看到花盛开时看不到的、更耐人琢磨的地方”

  108岁的经济学家杨敬年安静地坐在沙发里,半合着双眼。黄斑性病变已在七八年间逐步偷走他的视力,105岁时的一场肺炎更彻底搅乱了他的时间表——此前,他一直在每天凌晨3点醒来,投入一整天的读书、工作。如今,这些都变得过于困难。

  86岁,杨敬年从南开大学的讲台上退休;88岁,他写完20多万字的《人性谈》;90岁,翻译了74万字的亚当·斯密《国富论》,16年中连印16次,成为学术畅销书;95岁,他重新修订这部译著,增译6万字;到100岁时,他出版了27万字的自传《期颐述怀》;105岁《人性谈》再版,他“在头脑里头修正”,口述了一万多字的改动;他最新的作品是不久前口述完成的一篇长文,以读者和译者的身份,回忆自己与今年119岁的商务印书馆之间长达90余年的往来。

  现在,杨敬年安静地陷在沙发里,像本历史书,也像一本有关人生的哲学书。他已无法单靠自己的力量站立、行走,但还能信手拈来四书五经、李白杜甫的句子,随口背出朋友的手机号码,说起英文也还像在牛津大学时一样漂亮。他已不能自行读书看报,但还每天请保姆为自己念书,上下午各半小时到一小时。他的听力还很好,但在谈话中,不时要抬起一手,捂住一只耳朵,阻止声音刚从这边耳朵进来,就从那边出去。他已很难支撑长时间对话,在沙发上坐了半小时,便开始一点点地向一侧歪倒,但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在他身上感受到生命非凡的力量。

  “你在任何时间见到一朵花,那都是同一朵花。”当我们遗憾没能早几年、在他精力更充沛时造访,杨敬年年轻的朋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关永强说,“现在,你会看到花盛开时看不到的、更耐人琢磨的地方。”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