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草台大王”沈宝贤

2016年09月10日 18:31:27 浏览量: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寿鸥迎

  二

  缘分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无缘,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握得再紧也会从指缝间滑落;有缘,就算沙子滑落得再多,手心里始终有所保留。

  莲花落就是沈宝贤留在手心里的沙子,当初掬起一把,他就知道他会一直握下去。

  沈宝贤从小喜欢看戏,经常去茶馆听老艺人说大书、讲故事。16岁时,经人介绍,找到一份打铁的工作,但在17岁那年,他却拜民间莲花落老艺人王德兴(人称“豆腐阿土”)为师学唱莲花落。

  唱莲花落一定要喉咙响,沈宝贤的先天条件不错,就算到现在,他唱莲花落时声音洪亮依旧,他说在家(市区银都花园)练声,声音能传到一街相隔的培新小学。即使喉咙好,在演出前,沈宝贤也要吊嗓三四天,“不然一连几个小时的说唱,喉咙根本吃不消。”

  沈宝贤在莲花落表演中还有“三绝”。

  “一绝”是“三巧板”打得绍兴最好,沈老自夸时一点不含糊,满满的自信。所谓打得好,就是要打得节奏快又准,在这基础上,沈宝贤还在手里捏一把扇子,更增加了难度。

  “二绝”是在莲花落界,只有他会在舞台上加功夫,这也是他表演的独到之处。在表演中,他为了配合故事情节倒立下腰、踺子空翻,让表演不仅有听头,更加有看头。

  “三绝”是他会自己创作脚本。看几本小说,听几个故事,就能编出有模有样的剧本来,不仅如此,他还自己创作了很多赋子,他家里有一本厚厚的《赋子选编》,其他艺人写戏都会从他这里抄上几段。

  在莲花落演出市场最红火的2000年前后,沈宝贤最多一个月有32场演出,那时候一场下来起码四五个小时,不像现在只需一两个小时。最多时,他一人一夜能唱7个小时,从晚饭后开始,一直唱到凌晨一两点钟。

  这样的境况大概维持了四年之久。

  “那时要数我的节目最多。”忆起往事的沈宝贤,脸上爬满了笑意。

  多年的从艺经验,让他获得绍兴莲花落终身成就奖,也使他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莲花落的代表性传承人。

  上周,记者见到沈宝贤时,他刚从柯桥区参加完一个座谈会回来,座谈会的内容大概是讨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补贴的问题。

  “现在学莲花落的人少了,不时兴了。”沈宝贤叹息着摇摇头,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再收正式的徒弟,现在跟着他在演出的,也都是“跟跟而已”。

  说起收徒,沈宝贤说,那都是有“规矩”的。那时候2000元办一桌酒,点两根蜡烛,徒弟便正式拜师。之后,师傅演出就带上徒弟,当然,演出收入也会分给徒弟。他正式的徒弟大概有10多个。

  “会上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和传承,传承就要结对,以前传承人教徒弟,传承人有补贴,现在提出来,师傅、徒弟都要有补贴。”沈宝贤说,这倒是个好事情,希望会起到作用。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