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消失”10年的亚妮和走出大山的“没眼人”

2016年07月14日 07:30:21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董立林 陈宣宏

  亚妮拍的是什么样的故事?一段视频告诉你

  快乐,是一种回归

  分享嘉宾:亚妮

  我的老家在浙江丽水庆元,是浙江一个非常偏僻的山区。虽然我没去过老家,但我的父辈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我对山、对山区老乡的亲和感,是埋在基因里的,我觉得我上辈子就是个山里人。每次进山时,我都有一种天然的回归感,这种回归感就是今天我要说的这两个字——快乐。

   《亚妮专访》就像一所大学

    让我学到了很多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快乐,这个主题的载体就是太行山流浪卖唱将近70年的群体,太行山的人民叫他们“没眼人”,实际上就是我们城里人说的盲人或者瞎子。

  当年在左权拍完一期《亚妮专访》出来时,半路上,在一个村庄的祠堂里,一个古戏台上,有一群人,坐在背包上,向天而歌,吹着打着......然后有一个有老乡告诉我说,这些人是“没眼人”。另外有一个老乡告诉我他们是光棍,第三个老乡告诉我他们是八路。这三句话让我感到特别奇怪,因为他们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系。

  “没眼人”在山村里吹拉弹唱

  我本科是学导演的,纪录片导演,我的职业敏感告诉我,这个队伍里一定有非常多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没眼人”。这个发现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你要进行的这件事的成败。

  如果你的发现点是对的,那么成功的一半就有了。

  当时我还在做《亚妮专访》,这是浙江卫视的一档人文类纪实访谈类节目。它是周播的,一周之内,从文案选择、文案确立,到现场拍摄、视频剪辑等,全部都要由我自己来完成。

  这样一来,每周真正的拍摄时间只有一天到一天半,最多两天。那些年,我每个星期要出去采访2次,一周要坐四趟飞机。有时候飞机晚点,深夜十一二点到杭州,也得立刻背着包进剪辑室剪辑,凌晨剪好了就在剪辑台上写解说词。

  你不能有任何差池,连生病的权利都没有,也完全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

  《亚妮专访》是在我决定拍“没眼人”之后停播的,2010年,我们台长曾想让我再开《亚妮专访》,但我说:“真对不起,我不能做了,我做不动了。”

  但是,这么多年做下来,《亚妮专访》就像一所大学让我学到很多,这10年来接触到了无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其中也包括了我跟了整整10年的“没眼人”。

   那些一无所有的人身上,

   还有这么原生的快乐

  这些“没眼人”带给我两个字,那就是快乐。我们生活在当代的物质文明当中,我们拥有了很多东西,我们也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个人以为我们失去的最令人心痛的就是快乐。这种快乐其实是有原生土壤的,不是我们想让她快乐就快乐,想不快乐就不快乐。有的人想让他快乐都不行,他已经没有这个土壤,他的土壤上种的是钱,是名和利,他无法种植快乐,快乐已经离他很远。

  我见到这些"没眼人"的时候,他们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这种状态,自然地造成他们无欲望的一种生活状态——能吃饱,能穿暖,能睡觉,能有人听他们唱歌,就那么快乐地生存。

  亚妮和“没眼人”在一起

  我曾经问过他们,你们瞎乐呵什么呢?有一个盲人告诉我:“眼没了,心就亮了”。这是一种通透,好像是看破红尘,但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红尘。这种快乐是原生的、原始的。还有一个盲人和我说:“我们早早地就看到了命,知道每个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所以心就宽了不是”。

  这种快乐不能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我只是想让人知道,那些一无所有的人身上还有这么原生的快乐,我们的生活再有艰难,再有困苦,再有不悦,再有分歧,再有什么,我觉得比起他们来,我们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