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魏根生:塔吊工云端拍“魔都”

2014年01月15日 10:00: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黄小星

5564B89871594BF902F24C071E3D5C65.jpg

  上海之上,632米高的在建国内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之巅,塔吊司机魏根生遇见了那道彩虹光环。

  这道光环为上海中心的投影戴上绚丽的皇冠。蜿蜒的黄浦江与恢宏的摩天高楼,在此刻乖乖成为陪衬。

  来不及思索光圈、快门、感光度……在等待工作指令的间隙,魏根生迅速放下“法福克M1280D”(塔吊型号)的操控杆,端起常年放在驾驶室的佳能相机,如同从前上万次的高空拍摄一样,摁动快门。

  去年11月,这张《海上奇观——虹》,为他赢得2013年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的银奖,并在网络上高频次地传播。观众惊叹这不可思议的景象,也感叹它出自一位草根塔吊工人之手。

  相当于几十辆奔驰一个人开

  花白头发、黑色皮衣、黑色鸭舌帽,口袋里揣着进口巧克力,59岁的“老上海”魏根生眼睛熠熠闪光。自从1975年复员到上海建工机施集团,他和吊车打了近40年交道。

  过去三年,工作日凌晨5时12分,他一定会准时抵达公交车站,搭乘首班车前往上海中心工地。接着换乘3部电梯,再徒手爬50多米的塔身,到达“云端工作室”。他掌控着价值4000万元的塔吊,“相当于几十辆奔驰一个人开”。

  电梯里,每个楼层的施工声轰鸣不息,魏根生独自享受隐秘乐趣:根据当天天气,判断能不能拍出好照片。如果前一天刚巧下过雨,他的心脏也会跳起欢快的华尔兹:这天,他一定能捕捉到白软得像棉花糖一样的云层。

  四面被钢化玻璃包裹着的工作室,面积是1.8平方米,操控座占去大部分空间,剩下的是两个两立方米的大废水箱,用来解决“方便”问题。

  他努力把这里打造得整洁温馨。入座之前,他会先泡好一壶功夫茶。中午11时半饭点时刻,他拉动一条直径0.8厘米的尼龙绳,往平台上吊下一个放置着扳手、榔头的自行车篮——不然,轻飘飘的车篮会被风吹得打转。不过,吊起来的饭菜,早已没有一丝热气。

  突如其来的指令,经常让他中断扒冷饭。每当到了这时,他就一手端着饭盒,一手推动操控杆继续工作。下钩、起钩、回转……他必须全神贯注:群塔施工,吊臂很容易碰到一起,一旦“撞车”,很可能车毁人亡。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