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从本源出发,用匠心营造

——访“中国的椅子”原创设计大赛专家评委俞坚
2016年10月29日 14:59:49 浏览量: 来源:东阳日报 作者:沈雯雯

  “建筑就是生活的舞台。普通建筑师好比裁缝,根据顾客的要求量体裁衣;时尚建筑师就像阿玛尼,他做什么就是什么。”对于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俞坚而言,设计从来都是一种痛苦的思想折磨,而不是一种惬意的游戏。在饱受思想折磨的同时,俞坚慢慢地找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问题接轨的接口。

  此次,俞坚教授受邀担任“2016‘中国的椅子’原创设计大赛”评审团的专家评委。他将对参赛作品给出真知灼见的点评,同时让大家一起领略他独特的设计哲学。

  “设身处地”地做设计

  “设计师总问我甲方定的是什么主题,我就告诉他们,就是建一栋你自己住的房子,还没资金限制,还不用管老婆孩子的意见,多好。”俞坚说。

  不要太新,不要太前卫,不要太醒目,建成之后让人感觉这东西好像早就在这里呆了很多年了——这是俞坚在建筑设计上的追求。就像他设计的浙江省政府大楼,第一眼很难让人感觉到这建筑的存在。

  “设身处地”做设计,之于本次大赛,便是用心设计一把自己的椅子。

  设计师一般都会有自己的设计符号。俞坚说:“我喜欢用自然点的材料,不喜欢用太新太整洁太干净的材料,我希望房子造好之后就像已经在这里很久了。然后,年华的烙印可以自然地加在上面。就像是做旧牛仔裤的感觉。”

  在中国做设计需要“诱导”

  “有些好的想法,客户未必能接受,怎么办?那就需要诱导。贝聿铭在设计时总是会和甲方说,既然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那么就再改变一点点,一起把这个做得更好吧。等甲方同意了,做了,他又会接着说,既然已经做到这么好了,我们就再……”俞坚说,这招在和客户沟通时很管用。

  在推崇设计的个性特色的当下,设计本身仿佛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建筑设计却需要一个团队行动,充满了矛盾与协调,得把自己的观点抛出来感染别人、说服别人、影响别人,这其实是个不断“变脸”的过程。

  每年都要出作品,每年都要有创新,灵感哪里来?

  俞坚说:“比如‘中国的椅子’原创设计,如今家具市场领域的椅子产品包罗万象,如何再做出一把让人眼前一亮的椅子?那么就需要从本源出发,用匠心营造,从自身对中国文化精髓的理解着手,如此,每位设计师都会心中有数,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中国的椅子’。”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