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万事利:极致背后

2016年05月15日 17:20: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张越

  在万事利集团倾心打造的丝绸博物馆里,有许多关于丝绸的古老故事,其中有件清代官太太服饰,绛红底色,描龙绣凤,穿越过200多年的风尘却历久弥新。

  讲究,是万事利作为一个企业给人的总体印象,从企业董事长,到高级工程师,再到流水线上一个普通工人,处处都有“工匠精神”的影子。

6.jpg

  屠红燕就是万事利的最佳“代言人”。

  万事利品牌的代言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工匠精神”,但早在3月,万事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屠红燕就在公司的会上提出,要在万事利弘扬“工匠精神”。

  “她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早就在骨子里的东西。”在万事利党委副书记张建涛看来,屠红燕的“工匠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她对传承的重视上。

  见过屠红燕的人,都会被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而她本人就是万事利的最佳代言人,每次亮相都身着剪裁得体、花式新颖的丝绸成衣,一举一动都格外优雅。

  传承,是工匠精神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万事利,传承是基因的一部分。如今优雅华丽的万事利,其前身也是传统的乡镇企业,屠红燕从母亲手中接过企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走老路,而是真正用心去挖掘丝绸与万事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与丈夫李建华一起,著书、讲课、开设博物馆,将文化转化成企业的竞争力。

  在万事利成立40周年纪念册里,“工匠精神”被写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专注追求完美,创新拥抱变化”正是这些年来万事利所坚持的事,这家专注创造美的企业,已经在传承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密码。

  让丝绸“开花”的“理科男”

  郭文登做这一行做了41年,从青年时期开始,他就一直与丝绸打交道,说得再确切一点,他就是那个让丝绸开花、让丝绸讲话、让丝绸拥有华丽外衣的人。

  在花花绿绿的丝绸堆里研究色彩,听起来文艺又梦幻,但郭文登却用一个理科生的严谨态度,把丝绸印染做成了一门科学,尤其当他穿起白大褂在实验室里捣腾机器时,恍惚间还真难以将这画面与丝绸联系在一起。

  作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时不时地,郭文登嘴里会蹦出一些难度颇大的专业词汇,让外行面面相觑。但他总会很体贴地拿出一张白纸,一边写一边解释:“烧碱嘛,浓度很大的那种……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你们知道吧?就是这个……”

  他的电脑里储存着好多论文,里面插入了各种流程图、数据表。跟某些大学生只求毕业的“应付之作”不同,郭文登对待论文的态度异常认真:“写论文跟做工作是不一样的,做工作不用讲你是怎么完成的,只要有结果就行;但是写论文不行啊,要严谨,要有理有据,要让人家能够看懂你在讲什么,这还真的要肚里有货才做得来。”

  郭文登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原因无非有三:一是真心热爱这个行业,二是善于观察、总结,三是能够坚持。“我年轻的时候成天呆在实验室里,夜里忙到11点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下班的时候竟连骑自行车的力气都没了。”

  靠着这股韧劲,郭文登完成了很多在别人看来无法完成的任务,如今作为万事利的总工程师,他又跟数码印花磕上了。进入万事利的3年多来,郭文登一直专攻数码印花色彩管理技术,并成功研发出了“所见即所得”的色彩管理系统。在实验室里,我们亲眼看见郭文登在电脑上左击右点后,一张白色丝绸就被慢慢染出了花纹,鲜艳明亮,就像画一样美。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