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准备了15年 开启农业小镇画卷
宋卫平:准备了15年 开启农业小镇画卷
2016年06月16日 02:52:40 浏览量: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史一方 任思思
用房产开发带动农业改造
让农民在小镇里安居乐业
宋卫平对于乡村建设的探索,是一种农业小镇的模式。
按他的设想,小镇距离上海、杭州等城市三五十公里,一个小镇需要三平方公里土地,其中两平方公里是农业,一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形成3万人的小镇。他希望小镇的居民既有城市人口,也有农民,各占一半。小镇是一个完整的小型城市,拥有完善的医疗、教育、娱乐、消费系统。
农业小镇最大的特点是对基础农业的规划,靠着小镇中房地产开发建设部分获得的收益,带动周边的农业改造,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农业基地,并将周边的农民转化为现代农业工人。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化的农业,把当地农民留下来,成为现代农业工人。他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有一份不输于在城市打工的稳定收入。”同时,老宋也希望这些农业工人居住在小镇中有产权的住宅里,共同享有小镇里的医疗、教育、娱乐等配套。
老宋很自信,他觉得如果连他都做不成,其他开发商就更难做成。因为老宋已经为此准备了15年了。服务有绿城物业,教育有绿城育华学校,医疗有绿城医院,养老有乌镇雅园的经验,现代农业则有蓝城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农业链条已经初具雏形。过去的乡村之所以留不住人,欠缺的恰恰是这些配套和资源。
老宋的乡村建设
后年可以看到雏形
位于杭州城西北的春风长乐,就寄托了老宋的农业小镇理想。占地1.6万亩的春风长乐项目,是宋卫平心目中的一次“乡村大改造”,将原本产业模式单一的长乐林场,打造成一个以农业为基础,配合旅游、创业、居住、颐养等功能的复合式“农林小镇”。
记者来到春风长乐的接待中心,门口便是一汪清澈的湖水,背后便是青翠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间可以听到鸟鸣,乡村山野的闲适气息已然可以感受到。
春风长乐展示中心的工作人员小姚告诉记者,原本居住在长乐林场的本土居民并不多,一共只有200多户人家,其中包含林场工作人员,以及一部分当地农民。
春风长乐以农业为基础,蓝城将请原住农民来耕种这些田地,给予他们稳定的工资。“这样一来,原住民相当于是我们的‘员工’。”小姚说。
春风长乐共规划3000多户住宅。小镇散落着聚落式农庄,几户人家居住在一起,每户人家有几亩农田。这些农田是业主租用的,业主可以参加劳作,平时有农业工人来打理这些农田,而田里产出的农产品,可以进入业主家和亲朋的饭桌,也可以委托蓝城销售。
小镇中心规划了幼儿园、国际学校、颐乐学院、文创街区、酒店、康养中心和大量的社区商业。也就是说,在春风长乐居住的环境、氛围,都是乡村的感觉,但享受的生活配套,其实是城市的标准。
目前,春风长乐正计划与当地农户洽谈,引导他们打造“农家乐”,打造特色农家旅游产业,既能丰富业态,又能给农户开辟一条致富的道路,使开发商和当地农民相辅相成,共同完善这个农林小镇。
老宋说,春风长乐的农庄和小镇到后年才能成型,小镇里面分为生产和生活,有林业还有农业。“我们希望它成为城市中人的第二居所,希望老人带着孙辈住在这儿,过更丰富的生活,有更和谐的邻里关系。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带动农民,不用进城了,在小镇范围内经营一个农庄就好了,产品可以自己卖,也可以卖给我。全家全部吃过用过以后,还能留下来三五万块钱。”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